第二百五十四章 升旗(第1/3頁)
章節報錯
廣寒宮的速度始終保持在安全閾值內,就這麼一上一下的在向月面落去。
九州新聞臺平時最高的收視率,一般平均收視率在3.433.71之間,而此時此刻的收視率直達23.6%,這樣的收視率比春晚的平均收視率還要高。
尤其是在廣寒宮和嫦娥分離之後,現在電視畫面上顯示著的,正式廣寒宮核心艙內的場景,五個航天員全副武裝的坐在位子上,由於帶著頭盔的原因,並沒有將眾人的表情拍到。
在顯示五人畫面的旁邊,則是此刻廣寒宮降落月球的演示動畫,做的極為逼真。
而在廣寒宮下降的時候,在演播室裡主持人邊上還有兩個邀請過來的航天方面的專家,正在結合著下降演示動畫,在做著講解。
“劉教授,你看現在廣寒宮已經在進行降落,可是我看咱們這降落的方式有些特別啊。
在我們一般人的認知中,從高空下降,一般不都是採用降落傘嗎?為何此次廣寒宮在月球降落,並沒有採用降落傘呢?”
主持人面對著兩個嘉賓將問題問了出來,這個問題並不是他不懂,而是在透過問問題,在向大眾解釋降落的問題。
被問到的這名嘉賓,是圓明園職業技術學院的劉教授,主攻的方向就是航天專業,隨即開始講解起來這方面的知識。
“大家應該都知道,在月球上是沒有大氣層的,月球表面處於真空狀態。
在知道這一前提下,我們在講講降落傘的原理,其實也很好理解,就是在利用空氣的阻力,降低下降速度,使人下降到地面的速度,成為人體能夠承受的速度。
當然用到物體上也是一樣,所以在月球這種沒有大氣的真空環境中,降落傘起不到絲毫作用!”
就在這名教授講解的時候,在月球上空,廣寒宮已經來到了距離地面十米的地方,而此刻發動機的工作頻率明顯比在高空的時候高了。
而此時廣寒宮並沒有再次向上竄去,而是在發動機噴出的光芒中,在減慢自己下降的速度。
慢慢的向地面落下,那場景就和可揮手火箭落地的場面差不多,當廣寒宮降到距離地面僅有一米的時候,發動機噴出的光芒就再也沒有消失過。
伴隨著藍色的光芒,廣寒宮降到了距離月面僅有30公分的空中,此刻已經可以說廣寒宮正在月面上懸浮。
也正是在廣寒宮到達30公分的高度時,他十字形狀的外形,朝向月球的一面,突然出現了很多像是氣囊一樣的裝置。
現在的廣寒宮,像極了氣墊船下面的那層氣墊,只不過唯一不同的就是,廣寒宮的造型實在是在另類了。
在氣囊出現的那一刻,本來距離地面還有30公分的高度,一下之間被氣囊填充了起來,離地高度僅剩下了五公分。
而也時此刻,在廣寒宮核心艙內,木易為正操控著廣寒宮上面所有的發動機,也是在這一刻,木易為將所有發動機全部停止了工作。
相當於六分之一重力的月球,在離地高度五公分的空中,整個廣寒宮向著地面砸去,可這並沒有對它造成什麼太大影響。
還沒等這砸的力氣作用到廣寒宮身上,就已經被下面的氣墊將給托住了,氣墊在廣寒宮的重量壓迫下,裡面的氣體在向外排。
也正是這時候,在廣寒宮的下方,向外伸出很多的起落架,那樣子像極了火炮駐鋤。
當廣寒宮上眾多駐鋤落地,它此刻也被駐鋤撐了起來,氣墊也不再承受壓力,可是氣墊卻在此刻開始被廣寒宮內部的一種裝置,收攏到了廣寒宮裡面。
這些氣墊在以後可是還有著大用處的,所以此刻並不能看著這些氣墊就這麼被廣寒宮也在下面,跟隨他們到達月球的每一種材料都是有著自己用處的,有的還不僅僅是一種。
就比如這氣墊,就現在氣墊的這面積,在五人隨後的工作中,將會被他們重新拆解組合,重新組成軟面氣囊艙室,就像火星救援中那漏氣的艙室一樣。(沒看過火星救援的就別看了,這個片子是老黴的,有乳化問題。)
在這些材料的幫助下,將會把廣寒宮的面積擴大更大。當然其中的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畢竟這樣的工程僅有五人在做。
回到廣寒宮本身上,再將底部所有氣墊全部收回體內之後,本來被駐鋤撐起來的廣寒宮,也在控制著駐鋤降低本身高度。
當廣寒宮本體著地後,駐鋤也就停止了回收動作,而是轉變成了在利用電錘原理,在向著月面深處扎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