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最根本的地方去看,他搞出來的動力外骨骼裝甲,和航天服其實算是同種型別的東西。

只不過算是這個科技樹上面的兩個分支,一個是注重的外部動力以及裝甲防護,另外一個則是注重的維生系統。

只是側重點上面的不同,而現在羅院士卻看到了動力外骨骼裝甲的優點,想要將兩個分支,重新合在一起,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在瞭解這些東西之後,他心中也就有底了,現在就看雙方是在誰的基礎上進行升級了。

如果是在羅院士的航天服上面進行升級,那麼勢必會將航天服制造的更加臃腫;如果實在他的蚩尤動力裝甲上進行升級,那雖然想要達到最終效果,肯定是在體積上會變大,但基礎在那並不會太離譜。

在他的心中其實更加傾向於在動力裝甲的基礎上,進行維生系統等方面的最佳化,但是就現在目前雙方都沒有進行碰撞,誰也拿不準主意到底是在那方面繼續研發。

現在也只有等到羅院士那邊將他的資料研究完,才會真正的拿定主意,看看是在誰的基礎上面進行最佳化。

隨後的幾天,他還是如同之前一樣,雖然將資料全都研究透徹了,可是羅院士那邊卻還沒有看完,所以他只有等待。

白天雖然是在繼續看著資料,可實際情況卻是在摸魚,他真正做研究的時間,還是晚上進入到虛擬實驗室中的時候。

這天晚上虛擬實驗室中,他先是將自己的蚩尤動力裝甲具現在了自己面前。

看著面前這像是未來戰士才會擁有的裝甲,心中還是有些自豪的,隨後他就將這種情緒趕出了他的腦海,現在還不是他感懷自己功績的時候。

接下來就見他掏出工具,在裝甲上動起手來,本來很是威武的動力裝甲,在他的手下一點點的被拆了開來。

看著面前僅剩下加強支架的動力外骨骼,微微有些愣神,雖然他已經有了些想法,但他的這些想法並不是很成熟。

而且這些想法也僅僅是,目前他對能夠接觸到的資料,進行的一些設想,可能隨著後面接觸的越來越多,這些想法都會在後期摒棄掉。

但是有一點卻是通用的,可以說所有的設計工作都是通用的,那就是細節。都說細節決定成敗,放在航天服上面顯得更加的重要。

只要所有的細節全都考慮到,才會讓設計出來的航天服在太空中使用之時,更加少的出現錯誤。

在地面這小錯誤可能沒有什麼,但是在太空真空環境中,一點小錯造成的後果將會是任何人都承擔不起的。

而他現在就在進行的,就是將他之前弄出來的蚩尤動力裝甲,從微小細節上進行最佳化,將蚩尤動力裝甲上之前就發現的那些無關痛癢的細節、小毛病最佳化掉。

這一最佳化就是一整晚,不要以為這一整晚的時間不多,可別忘了虛擬實驗室中的時間流速可是不一樣的。

各個關節處運轉不靈活,繼續研究甲殼類昆蟲的各處關節,從中找靈感最佳化;頭盔視野不好,最佳化頭盔設計,加大透明合金的佔比率;黑暗環境中,光線不足,增加強光光源······

眾多裝甲上的不足,被他提出並進行最佳化處理,整套裝甲上面發現的問題,大大小小不下一百多個,都被他找到解決方案。

他在虛擬實驗室中努力,羅院士那邊在拿到資料後,也沒閒著,畢竟這專案是他提起的,航天服畢竟要以他為主,所以在看李振華研究出來的資料時,格外的用心,仔細。

加班加點的將資料研究完,羅院士這時也將動力外骨骼裝甲有了比較深的瞭解,反正對於後面航天服的升級是夠用了。

當羅院士研究完所有資料後,時間也已經距離李振華過來過去了半月,他資料研究完,也代表著專案可以真正的開始了。

而對於李振華來說,這也是他第一次參與到別人的專案中,之前他所搞出來的東西,全部都是他自己單打獨鬥的模式,現在和眾人之力向著同一方向使勁,這還是頭一次。

其實對他來說,這也是好的,也向羅院士學一學,在一個多人專案中,是如何統籌管理,如何進行研發得。

其實在他的心中,也對這種研發團隊的模式很感興趣,並不是他感覺自己比不上團隊模式,而是隻有他一人就攻克一個專案實在是有些逆天。

而且在團隊中,保不齊什麼時候就能碰撞出更好的方向,這種優勢是他自己一人不具備的。

這天羅院士看完所有資料,將專案相關的所有人全都召集到了一起,而接下來就是專案的正式開始了。

羅院士坐在首位,面前擺著一臺電腦,他正將電腦和投影儀連線,隨後看到所有人全部到齊就開始講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