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機在廠房內各處拍著,任何東西都沒有放過的意思。

記者小書和他在鏡頭前聊了起來。

“先給電視機前的朋友們打聲招呼吧!”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節目,

我是此次節目的採訪物件,我叫李振華,今年二十三歲。”

在他說完後小書將話筒拿回自己嘴邊,然後繼續問著問題。

“那我們就叫你振華吧,我一直好奇,你是如何想到要自己做摩托車的?”

“其實也沒什麼,一開始只是想將朋友的摩托改改,

可是後來仔細一想,改車終歸是不盡興,自由度還低,那不如就一步到位,直接造車算了,

有了想法後,就有了目標,設計方案也就出來了,

再後面直播造車時,幾個小夥伴一起商量,車造出來後,只是放著吃灰太虧了,

那不如成立公司,將摩托車作為商品賣到市場上,所以現在就成立了公司。”

小書聽著回答,沒想到還有這故事,打算繼續深挖的她接著問到。

“沒想到這其中還有這些故事,聽你剛介紹的,你說的是成立了公司,以後要將你的摩托賣出去?

那麼我們是不是很快就能買到這車,還有這車的發動機是星型發動機吧,

這個不是飛機上用的嗎?

怎麼會想起用這種發動機的?”

這小書來之前特意查了資料,當看到發動機主要用在飛機上時,她的內心是懵逼的,

當時一個想法就是這年頭神經病真多。摩托車用飛機的發動機。

“對,摩托車現在還沒有完全造好,等到完全好了,就會將車推向市場。

至於選擇星型動機,當然是看好這種發動機了,這種發動機很適合摩托。”

採訪一直持續了一個小時,得到自己想要的才離去。

等到他們離開,剩下兩人這才又一次投入到工作當中去。

慄芸在一旁繼續設計著,摩托車的車機系統。

李振華則是再一次開始了摩托車的製造,在虛擬實驗室內已經弄好的車型,當然也要將他在現實中製造出來。

也幸虧這這車型只是變種,而不是重新設計,所以許多東西的都是通用的。

慄芸在電腦上敲下最後一個字母,很是高興的站起來活動下身子,之後向旁邊正在忙碌的他看去。

不明白他為什麼又再次忙碌起來,隨即向他問道。

“李老闆為啥忙啥呢?一上午了都沒見你歇歇腳。”

“沒啥,我又將摩托產品線豐富了下,我這正打算將新變種車型做出來。”

聽到慄芸的問題,手上的活也沒停,從加工中心拿出一個零件後回著。

“哦”簡單回了一句,並沒有引起她太大興趣。

“李老闆,我的工作差不多完成了,我已經將主要架構發回了深城,任務也都佈置了下去,

車機的製作時間,你給我一個星期,我們加班加點趕製,一週後就能收到定製的車機系統。”

將自己工作的程序和他說著。

“那真是太好了,看來慄工很能幹啊!”

本來一句很正常的話,可是在現在的慄芸聽來,總是感覺不是那麼太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