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驗室內,空蕩蕩的空間中並沒有什麼東西,有的僅僅是一張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寫字檯。

寫字檯前李振華正坐在椅子上,什麼都沒有幹,正在思考著什麼。

他一邊思考一邊還在桌子上本子上寫著什麼東西,寫的是什麼?寫的都是之後的計劃,有學習計劃、製造計劃等東西。

他首先思考的不是別的,正是電動車的一些東西。

電動車,嚴格來說是電力驅動車,所以也叫電驅車,

他的發明時間很早很早,早在黃帝歷4578年就被高盧雞發明了出來,

但是隨著後面石油的開發以及內燃機的發展,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電動車進入了停滯期,沒有任何的進步。

然而在近代,隨著石油資源日益減少,環境的汙染也越來越嚴重,早就發展停滯的電動車,再次被人記了起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電動車再次發展了起來,也是在這個時候,世界各國的各大車企也開始研究起了電動車。

再次回到電動車本身上來,它是由幾個最重要的部件組成,就算是再複雜的電動車,也脫離不了這樣的結構。

能源電池,輸入充電機,釋放電動機,當然還有控制系統。

可以移動的能量來源,這就是電池,他可以將電力儲存在裡面,這也是決定了電動車行駛里程的長短。

電池並不會自我產生能量,它裡面的電力則是從國家電網中獲得,這就需要充電機來對電池進行充電,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這是說的純電動車,對於混合動力電動車並不是這樣,

而他對準的不是別的,他要研究的只是單一的純電動車。

所以這充電機也是尤為重要,和電池相互配合起來能夠決定充電速度的快慢,

當初為何電動車沒有發展起來,這充電慢使用不方便也是制約著電動車發展的重要因素。

電動車、電動車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呢?當然是電力驅動的車。

什麼在驅動?是電動機在將電力轉化為動能。

有了動能,電動車也就可可以跑了!

這就完成了一個充電、儲電、放電的一個過程,當然這中間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東西控制器。

這可以說是電動車的大腦,控制著電動車的充電、放電等等東西。

對於李振華來說,現在要研究的就只有這四個主要部件,

只要將這些主要的充當骨架的部位,全部都研發出來,那麼之後再向裡面填充血肉就行了,

一輛電動車也就完成了,無論是電動摩托車或者電動汽車,都是這樣結構無一例外。

首先他要做的並不是對去思考怎麼去製造這及個部位,而是要先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

而且在一開始他對於電動車,在製造上也沒有概念,所以這就要有個電動車的原型,來當做是參考才行。

這一晚上的時間可謂很是漫長,畢竟在虛擬實驗室中可是有三年之久,

而他制定計劃的時間,只佔據了很少的一部分,

至於剩下的時間,他則是開始畫起了外觀設計圖,對於外觀的設計,並不需要了解多少內部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