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樞紐是交通網路的重要節點,是網路客流和車流的重要集散地和換乘地,它不僅是交通運輸組織及生產基地,也是保證路網暢通的中心點。

1.樞紐內換乘方式設計的原則

交通樞紐設計的核心是各種交通方式或線路的佈局及換乘設計,其換乘方式應根據各城市交通樞紐的具體情況,在預測遠期換乘客流流量、流向的基礎上確定。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因地制宜地選擇能充分滿足換乘需求而又經濟合理的方式。換乘設施、換乘距離、換乘時間是評價換乘方式的3個要素。在實際工作中,確定換乘形式應遵循以下原則。

(1)滿足換乘客流量的需要。

(2)調整相交線路方向,創造良好的換乘條件。

(3)儘量縮短乘客的換乘步行距離,節省換乘時間。

(4)提供多種換乘設施(樓梯、上下扶梯、電梯等),儘量節約乘客體力。

(5)結合地形確定換乘站臺佈置形式,保證工程實施的可行性。

2.樞紐內換乘方式設計內容

1)同站臺換乘

同站臺換乘一般適用於兩條線路平行交織且採用島式站臺的車站形式。乘客換乘時,由島式站臺的一側下車,橫過站臺到另一側上車,完成轉線換乘。

這種換乘方式是乘客在同一站臺即可實現轉線換乘,乘客只要走到車站站臺的另一側就可以換乘另一條線路的列車。對乘客來說,這是最佳方案,尤其是在客流很大的時候。但是這種換乘往往要花費較大的工程投資,由於這種換乘方式要求兩條線路具有足夠長的重合段,必要時需要預留,工程量大,線路交叉複雜,施工難度大,因此,儘量選用在同期建設的兩條線的換乘站上。

同站臺換乘的基本佈局是雙站臺的結構形式,可以在同一平面上佈置,如圖317(a)所示,也可以上下層佈置,如圖317(b)所示。這兩種形式的換乘站都只能實現4個方向的同站臺換乘,而另外4個換乘方向則要採用其他換乘方式。

圖317同站臺換乘示意圖

2)節點換乘

在兩線交叉處,將兩線隧道重疊部分的結構做成整體的節點,並採用樓梯將兩車站站臺連通,乘客透過該樓梯進行換乘,因此,換乘比較方便,節點換乘方式依兩線車站交叉位置的不同,又有“十”字形、T形、L形3種佈置形式。節點換乘方式根據兩站的站臺形式不同,有很多組合形式。

圖318節點換乘佈置形式

該種形式的優點是,在兩條軌道地下線路的交叉處,將兩線隧道重疊部分的結構做成整體的節點,並採用樓梯或自動扶梯連線兩座車站的上下站臺,從而實現節點換乘。這樣任一方向的乘客只需透過上下樓梯或自動扶梯或電梯一次,便能換乘到另一條線路。其不足是,節點換乘方式的站臺建設要求一次完成,因此初期投資較大,同時預留線路的界限淨空及線路位置受到限制,這就要求對預留線要有一定的研究設計深度,避免預留工作做得不盡合理而造成後續工程實施困難。

節點換乘設計的關鍵是要注意上下換乘的客流組織,避免進出站客流與換乘客流的交織紊亂。該方式與同站臺換乘方式相同,多用於兩線之間的換乘,如用於三線或三線以上的換乘,則樞紐佈置和建築結構變得相當複雜,必須與其他換乘方式組合應用。

3)站廳換乘

站廳換乘是設定兩條線或多條線的公用站廳,或將不同線路的站廳相互連通形成統一的換乘大廳。乘客下車後,無論是出站還是換乘,都必須經過站廳,再根據導向標誌出站或進入另一站臺進行換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