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元瞻領兵出征那天,姜護已經動身趕回幽州去了。

那日天不好。

頭天夜裡姜莞坐在廊下仰望夜空時候,就沒瞧見星辰閃爍。

彼時姜元瞻坐在她身邊,揉著她發頂,讓她別嘆氣。

她只說了句明日天不好,站起身來,拍了拍裙上沾染的塵土, 回自己的小院去,轉身的瞬間,抬手抹掉了眼角的淚。

果然早起灰濛濛一片,還下著絲絲小雨,涼涼的滴在人臉上。

姜元瞻披甲掛刀,少年將軍, 胸中自有凌雲壯志,是最意氣風發的模樣。

顧氏領著姜莞兄妹送他出家門, 周宛寧也一大清早就跑來了國公府。

姜莞拉著周宛寧, 兩個姑娘眼巴巴的看姜元瞻。

他同顧氏說了好一摞話,才把目光投向兩個小姑娘,唇角略略上揚:“沒事,你們在京中安享太平,我在外領兵,儘早凱旋迴朝,再帶你們到南市買糕吃!”

姜莞有千言萬語想叮囑,周宛寧也差不多。

可是那些話堆在嘴邊,竟一時之間又不知從何說起。

姜莞不放心是因為前世趙禹的結局。

他死在了出征南苑時,連全屍都沒能找回來。

時隔多年後,趙行才不知道是聽誰說起,當年趙禹誤入敵軍陷阱,為南苑兵誘捕,南苑王親手斬下了他的頭顱,懸屍於南苑都城城門七日,屍身暴曬於烈日下,最後扔進了山裡餵了豺狼虎豹。

那訊息不知真假, 也已無跡可尋, 但趙行為此番言論病了幾日,也夢魘纏身。

到最後,所有的憂慮不放心,都化成一句平安祝福:“二兄此去坐鎮帥帳,萬望珍重保全,千萬想著家中還有我們在等你平安歸來。”

周宛寧素日裡那樣能說會道的一個人,今日也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了,只聽了姜莞這話頻頻點頭,附和著說是。

顧氏從年輕時候起就常送姜護出征,如今輪到兒子身上,她擔憂更重,卻也習慣了。

拉回兩個姑娘,拍拍姜元瞻身上冰冷的鎧甲:“去吧,天色大亮了,官家今日會登安華門親送你們出城,別叫官家等著你,點齊兵馬, 儘早平叛。”

·

姜元瞻走了。

不到十七歲的定遠大將軍, 連姜護都比不上他。

領兵三萬, 晝夜不眠,平南苑之亂。

姜護當年初次上陣,追隨老國公左右,哪裡有姜元瞻如今的風光。

可京中無人敢到沛國公府道一聲賀。

姜護才回京中月餘,又匆匆趕回遼東,他前腳走,姜元瞻後腳就領兵出征了。

坐鎮帥帳,統帥三軍,也未必就一定安全。

這樣的喜,誰敢去道呢?

南苑復叛,殺了朝廷派去的宣旨官,興兵起事,兵力雖然已經達不到幾十年前的鼎盛之時,可是南苑人素來驍勇,且南苑王若無準備,也必定不敢貿然反叛。

是以早在二十八那日朝廷接到涼州軍情急報時,南苑已在涼州邊境連下兩鎮。

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涼州大都督也算武將世家出身,兵法謀略,也是家學淵源,又在涼州鎮守長達六年之久,暫且應付一二,當然能夠支撐。

只是涼州軍中軍心渙散,兼之朝廷常年于軍餉上多有剋扣不足之處,各地軍中情況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