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這才是根本原因。

不過的確和前世多有不同。

當初二兄和寧寧的婚事是在數年後,因南苑反叛就不是在去年發生的事。

大兄一直沒有入朝供職,阿耶與阿孃便也不催著他成婚。

好兒郎便該先立業再成家,這是爺孃一貫秉持的想法。

如今倒換了一套說辭,這樣急著叫大兄趕緊成婚,別礙著二兄的好事兒。

不過要說急歸急,但她那位未來阿嫂,卻不是匆匆忙忙隨意選定的。

據姜莞所知,阿孃是早就看中了楊氏嫡女。

其實早在遼東那會兒,阿孃曾中意過遼東高氏與申氏,不過後來為什麼不了了之,姜莞至今也不知曉。

橫豎眼下無事,她便隨口問了句:“我記得還在遼東時候,阿孃想著要在遼東駐守三年之久,大兄的婚事本身也可以提上章程,又不想人家士族女郎遠嫁,便想著考慮遼東士族中。

那會兒不是看上了高氏與申氏的女郎嗎?

我在遼東的時候與申三娘子處的還算不錯,她脾氣性情似乎也能跟大兄處得來,現下怎又選中了弘農楊氏的女郎呀?”

她也大了,都要做阿孃了,顧氏也不瞞她:“你阿耶說,高家沒表面看來那麼幹淨。那樣的人家,最好不要去沾染。不然將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出了事,多多少少要牽扯到咱們家。

給你阿兄娶妻,又不是要給自己家裡招惹麻煩的,犯不上。

至於申氏……我倒確實喜歡他家三娘,只是我私下裡去問過你大兄,他不喜歡申三娘子。”

姜莞瞳孔一震,意外的不得了:“阿孃問過大兄?”

顧氏點頭說是:“不過我也是後來才知道,他不是針對申三娘子,是看不上申娘子的兄弟們。

你大兄覺著申家郎君都不是爭氣的,明面上瞧著光鮮亮麗,實則小人做派。

那樣的人家,最好不要結親,不然將來要來依附著咱們家裡,就靠著申三孃的姻親關係,你大兄將來要襲爵的,又不好不給申三娘體面,她兄弟倘或真的有什麼事情求到家裡,總不能坐視不理。

也多是麻煩事。你大兄起初不想與我說那麼多,索性說不喜歡申三娘子,叫我不要考慮她。

所以那會兒在遼東,也沒有把你大兄的婚事給定下。”

她說到此處,嘆了口氣:“弘農楊氏門風清貴,家中關係也簡單,楊二娘子的長姊嫁去了博陵崔氏,她兩個弟弟年紀都不大,不過讀書爭氣,全都進了白鹿書院聽學。

白鹿書院門檻高,對楊家郎君們的人品已然是一重考驗。

我去問過你大兄,他對楊氏也沒任何不滿,你阿耶亦然。

所以這事兒我們自己就算是說定了。

就等著你們從會稽回來,告訴你和你二兄一聲,就派人先往弘農去一趟。

你阿耶身在朝堂,沒那麼自在,要去還得在朝廷告假,所以高門士族往來姻親之事,也不必直接親去。

楊家見信,考慮些時日,若有意,再叫你阿耶告假,我們帶上些薄禮,去一趟,這事兒就算是定下了。

等把你大兄的事情說定,就考慮你二兄的。

正好你們也回來了,我再去問一問他,他要還是跟從前似的遮遮掩掩,我索性撂開手,再不管他的事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