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上鬧了起來。

原因也很簡單。

趙行初二入部,初四就上了一道奏本,一是說要改行兵制,二十說歸順屬國如今太自由,權力也太大,完完全全還是獨立的部族王國,根本就不算是統歸朝廷管理。

長此以往,只怕是要生出大麻煩,後患無窮。

本來這也沒什麼。

他既然入了部中領差,人家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呢,他剛頂上來,要歷練嘛,總得先找點事情做,或是急著證明自己,又或者是證明給晉和帝和趙禹看。

這都無可厚非。

朝臣們也沒覺得有什麼。

畢竟只要晉和帝和趙禹不說什麼,那趙行要做什麼,都隨他的便,他們這些人才懶得插手多嘴呢,沒得惹上一身的騷。

但是這個事兒不行。

兵部的人自己都不答應。

主要是改行兵馬制不是個嘴上說說的事兒,那得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以及人力財力,況且沒有個三五年,根本就不能成事兒。

別的都不說,單是一個財力,就卡在那兒了。

先前西北出事,朝廷還要昌平郡王府出錢,要鄭家出力呢,國庫空虛,實在是沒銀子啊。

至於說要重新調整什麼歸順屬國的管理制度,那更是無稽之談了。

這十幾二十年都是這麼過來的,而且朝廷現在最大的歸屬部族那就是南苑。

南苑王能接受朝廷莫名其妙的變更這種管理制度嗎?

朝廷是不是也還要分派人力去南苑駐紮鎮守?

兵部又要額外多出多少工作來。

諸如此類的事情,全都要考慮在內的。

總不能說趙行動動嘴皮動動手,寫一道奏本,他們這些人就得鞍前馬後的跑斷腿吧?

更何況就是退一萬步來說,那些困難都不算困難,都可以克服,可是之前多少人,難道都是吃乾飯的嗎?

兵馬制要改革,歸順部族的管理制度也有問題,從前兵部也好,吏部與戶部都好,朝廷這麼多官員,拿著俸祿不辦事兒,就沒有人發現這些都不合理,早就該改革了?

那不是就連晉和帝也一直放任著,聽之任之嗎?

於是就這麼鬧了起來。

朝廷上很快就分了三派。

以兵部尚書為首的持反對意見,認為趙行天馬行空,還是年輕,歷練不足,進驗也不夠,所以一上任,想著弄個大動作出來,來證明他自己,絲毫不考慮這兩件事情一旦敲定下來,提上章程,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而以顧懷章也就是樞密使府為首的一派則是持贊同意見,倒稱讚趙行是有政治謀略,眼光長遠之類的。

餘下的,便是以戶部與吏部尚書為首的一派,持中立意見。

“我倒覺得好笑了,都是食君之祿,本該為君分憂,他們堂堂二品尚書,真遇上這種大事兒了,倒縮起來,看著人家在朝堂上打起來了,他們跟沒事兒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