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做了一季《奇葩說》火了之後,也有人找他當導演,還不止一家。

資本看中的當然是馬冬的名氣,這兩年圈子裡熱錢太多,導演不夠用,找名人當導演也就變成了一個趨勢。何老師這種主持人當導演的其實還算不錯了,還有經紀人轉行當導演的呢……

馬冬當然有些動心,可他是個謹慎的人,非常愛惜自己的羽毛,他想等何老師還有康永哥試水之後再說。

咳嗽了一聲,馬冬開始進入流程讓大家辯論,前面錄製的時間已經夠長了,再不辯論節目都要結束了。

6位辯手許願是一個都不認識,其實所有辯手他都不認識,辯手們大部分都不是圈裡人,對內幕瞭解有限,所以觀點也沒什麼新意。

正方的觀點是觀眾需要一些無腦去看的爛片,大家還能坐在一起罵罵電影爛,算是一種社交方式。其實和許願說的有受眾就有爛片的理由差不多,可後來的觀點就變成了存在即合理這一套,開始喊口號了。

反方的觀點就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說爛片阻礙了電影發展,必須要廢除云云。

其實就是看一樂,根本不用討論爛片到底有沒有價,爛片是一定存在的,有很多東西許願都沒有深說。

爛片存在的原因是有些人可以透過爛片來獲利,電影市場越繁榮,爛片就越多。

好萊塢的做法是八大製片公司會盯著那些邊緣文化,盯著什麼東西有商業前景,什麼東西可以迅速變現。但他們是把這些東西吸收到自己的主流文化裡,而不是迎合它們。

也就是說好萊塢有一套自己的製片流程,爛片觀眾喜歡的東西他們會加進自己的商業片中去,但不會盲從,這就是重工業電影體系。

而在國內,畢竟這個體系還沒有搭建起來,大家還在逐利的階段,所以爛片才會顯得尤其多。

如果我們的電影市場死了,那麼爛片也許還會少一些。因為無利可圖,資本和想用電影發財的人就會撤出去,找下一個適合他們發揮的戰場。現在的灣灣電影市場就是最好的例子,好萊塢全面入侵,本土的電影人死得都差不多了,所以灣灣的爛片才那麼少。

“爛片到底有沒有價值”這個辯題反方有天然優勢,站在觀眾的角度當然會覺得爛片沒有價值,最後由反方獲勝。

休息了一會兒,又準備開始錄製第二場,辯題是“現在演員片酬是否虛高?”

這個辯題就有些敏感了,因為大家都不知道演員真實的片酬,都是在網上查的資料。

許願倒是知道一些行業秘辛,但是他不能說,這不是砸人家飯碗嘛。所以休息的時候,許願就直接跟馬冬說了,“這個辯題我就不多說了吧,說了你也播不出去,現場人多眼雜,到時候傳出去對節目也不好。”

“應該的,應該的。”馬冬連聲應和,他畢竟是演藝世家,多少還是瞭解一些內情的。

金姐問道,“有什麼不能說的?”

許願笑了,“我就提幾個名詞,陰陽合同、霍爾果斯、文物拍賣,這能播麼?”這候 章汜

康永哥非常好奇,“能跟我們說說嗎?”

“陰陽合同?”

“都說說,都說說,反正是閒聊。”馬冬也挺好奇的,他就知道一個霍爾果斯,文物拍賣知道一點兒,但不完全瞭解,陰陽合同他就完全不知道了。

“人名我就不提了,有個明星,4天拿了6000萬,但是對外的合同只簽了1000萬,剩下的5000萬籤的是對內合同,這個合同不用交稅,這麼一算就省了1000多萬的稅,只要這個合同不被第三方拿到,想告都沒處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