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願撇了撇嘴,這徐總還真把自己當盤菜了。

這話要是馬老闆問許願還差不多,你一打工的,怎麼搞得像面試似的,“徐總,有話不妨直說。”

徐總自討了個沒趣,臉色變了變,強壓下怒火,心平氣和地說道,“我覺得現在的電影製作模式有些落後,不符合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

“哦?願聞其詳。”許願有了點兒興趣,心想這麼半天這位徐總終於說了點乾貨,許願做了個請的手勢,讓徐總繼續說。

“我以前就是編劇,也在出版業幹過,我們現在做電影還是由編劇入手,先寫劇本,然後導演照著拍,這完全不符合市場規律嘛。我覺得現在的劇本完全不需要專業的編劇去寫,這兩年我研究了一下票房和觀眾,發明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名詞,我叫它‘屌·絲購票心理學’。”

許願這時才知道這個徐總是誰,這人寧傑和他提過,叫徐元翔,編劇出身,原來在央媽的五洲傳播中心幹過主任。阿狸進軍影視圈之後把徐元翔挖過去當副總,負責電影開發,怪不得剛才說話老以前輩自居,還不太客氣,原來還真是圈裡的老屁·股。

徐元翔剛才的一番話槽點頗多,電影不先寫劇本那怎麼拍?都學墨鏡王嗎?可徐元翔明明提到了購票,那肯定不是文藝片吧,“徐總,你接著說。”

“去年我們的電影總票房達到了400多億,今年很有可能達到500億,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市場。我研究過觀眾的問卷調查,觀眾平均年齡只有21歲出頭,有大概85%的觀眾年齡在1929歲。這代表了什麼呢?”

徐元翔這次沒有等許願說話,直接自己就全說了,他舉起三根手指,“我認為有三點,第一,年輕的觀眾最關注的肯定是ip,所以一部賣座的電影必須要有一個好ip。”

“第二,必須要有明星,足夠多的明星。只要明星夠多,即便電影的故事很爛,粉絲們還能去看明星的臉。”

“第三,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一點,電影一定要有逆襲的概念,也就是最後窮小子一定要迎娶白富美,灰姑娘必須要遇見白馬王子。如果不滿足這三點,電影的票房一定不會好,甚至可能會顆粒無收。”

許願聽完差點兒笑出聲,這尼瑪徐元翔研究了好幾年票房和觀眾就研究出個這玩意?

(插一句,徐元翔確實說過這些話,而且是在公開場合說的。)

這特麼十多年前的黃白鳴就是這麼幹的啊,《家有喜事》是大ip吧?演員陣容都是全明星吧?最後也都是大團圓結局吧?這玩意還用你徐元翔研究?早就爛大街了,而且已經被證明不好用了,故事太爛觀眾還是不會買賬。

許願非常努力地在憋笑,所以什麼都沒說,徐元翔還以為自己的言論震驚到了許願,露出了得意之色。

汪玉這時問道,“徐總,那劇本怎麼辦?你剛才說不需要專業的編劇去寫劇本,那劇本誰來寫?”

徐元翔眼睛一亮,看來汪玉也對他的觀點很感興趣嘛,“汪少,你知道《紙牌屋》嗎?”

“奈飛的美劇?”

“對。”徐元翔打了個響指,“這部美劇全程都是透過大資料來拍攝的。”這候 章汜

“大資料拍攝的?怎麼說?”

徐元翔對汪玉的捧哏很滿意,“奈飛透過調查客戶的喜好,比如說客戶經常看什麼型別的電影電視劇?對哪些明星感興趣?每次的觀影時長等等吧,推算出市場上需要一部和政治有關的權謀劇。然後就選中了《紙牌屋》,並且透過調查選擇和大衛芬奇合作,主演找了凱文史派西。”

徐元翔談興正濃,“至於汪少提到的劇本問題我也有考慮,比如現在我們手上有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電影改編權。這本就是透過大資料篩選出來,現在網上最火的。然後我打算找這本貼吧的吧主,還有原作者,當然也包括這本的一些同人作者。把他們召集到一起,我們假設就選出來十個人。”

汪玉有些驚訝,“讓他們來寫劇本?貼吧吧主也能寫劇本?”

“汪少稍安毋躁,容我把話說完。”徐元翔有些不高興,但沒有發作,“我不要求他們寫劇本,只讓他們來寫故事。每人根據寫一個故事,然後像殺人遊戲一樣逐個淘汰,最後留下一個最好的。我再拿著這個故事去找專業的編劇,讓他們幫忙改好,這才是一個ip正確的開發流程。最後就是拍攝了,還是透過大資料來選擇,觀眾最喜歡哪個導演,我們就去砸哪個導演,最喜歡哪個明星,我們就去砸哪個明星。”

許願已經聽不下去了,這個徐元翔完全是在胡說八道嘛。

是《紙牌屋》的成功宣傳了大資料,而不是大資料造就了《紙牌屋》。大資料只是奈飛在宣傳《紙牌屋》過程中使用的噱頭。

《紙牌屋》從立項到拍攝都沒用過大資料,甚至都不是奈飛發現的。2009年的時候一家叫mrc的獨立製片公司想要進軍電視圈,他們的想法很簡單,搞一個好劇本,然後用電影導演去拍電視劇,弄一部製作精良,並具有轟動效應的電視劇出來,好能打響公司的名氣。

就在一次日常的內部會議上,一名實習生推薦了一部1990年播出的英劇《紙牌屋》。後來mrc的創始人之一莫迪在飛機上閒著無聊看了一集,立刻決定出手拿下版權。

&nrc找到了caa,簽了一個打包協議。caa按照mrc的要求推薦了導演大衛·芬奇、編劇埃裡克·羅斯和主演凱文·史派西,這三位都是caa的簽約客戶。制大 制梟

組成了《紙牌屋》的核心團隊之後,莫迪聯絡了he和amc,為了多一種選擇,莫迪同樣聯絡了奈飛。

彼時奈飛的處境非常艱難,他們想要搞自制劇,但無奈手裡資源著實有限。僅僅是電視劇方面,五大傳媒集團下屬的製片公司就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五大集團對奈飛這種流媒體平臺非常牴觸,所以奈飛的自制劇一直沒有好劇本。

可以說《紙牌屋》是奈飛當時能夠接觸到最合適的劇本和團隊了。奈飛隨即就開出了投資1億美金,不用試播一次性定製兩季,製作團隊可以保有最終剪輯權等非常優厚的條件。

所以《紙牌屋》的成功跟大資料根本就沒什麼關係。

喜歡影帝從天降系統開始請大家收藏:(影帝從天降系統開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