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傑給許願配備的劇組非常正規。

所謂的正規劇組就是沒有混日子的人,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劇組裡每一個人都是有用的。沒有那種一個美術指導帶三個助手,三個助手又分別帶幾個徒弟的情況。

再一個就是劇組裡的聲音比較統一,只有許願一個人說得算。他既是導演,又是投資人,有絕對的話語權,其他人也不會造次。不像有些劇組,導演、投資人、製片人都有話語權,天天就為了一點兒破事勾心鬥角。

其實籌備劇組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情,往往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好在寧傑經驗豐富,《致青春》早早送審,完整文字劇本出來之後就拿到了拍攝許可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龍標。

另外他和北影廠關係不錯,早早就選好了攝影、燈光、錄音和服化道等相關工作人員,等許願確定了杜傑當攝影指導之後,寧傑直接和其他人簽署合同,大大縮短了籌備的時間。

《致青春》是許願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寧傑打算幹回老本行,全程在劇組給許願當製片人。也就是說許願只管拍攝,其他大事小情全歸寧傑打理。當然寧傑一個人肯定幹不過來,他又找了幾個老熟人組成了製片組,全力為許願服務。

這麼說吧,《致青春》劇組的專業程度比陳凱哥的《搜尋》劇組還要高。

“這是劇組名單,一共123人,保證沒有吃空餉的學徒。”寧傑遞給許願一份名單,然後給他介紹,“這幾位都是我的老朋友,經驗和能力在業內都是數一數二的。”

“許總,你好。”“許總,我是……”

許願看著會議室裡這十幾號人,也沒辦法挨個打招呼,等大家都自我介紹完,許願咳嗽了一下,“大家好,這是我第一次當導演,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隨時來找我。”

眾人紛紛應是,但大家心裡都清楚,這只是許願的客氣話罷了,沒人會去觸他的黴頭,就算拍得不好,也有寧傑兜底。

劇組籌備完畢,杜傑也勘景歸來。寧傑在北平臨時租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賓館,許願開始每天和幾個部門主管開會,分解劇本。

什麼叫分解劇本?

簡單來說,就是把劇本里每一場戲中的各項元素分解出來,然後把所有的內容寫在索引卡上,製成場景卡片,再轉化成拍攝計劃表並計算具體預算。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項元素,比如參演的演員都有誰,是外景還是內景,用自然光還是需要打光,都會用到什麼道具,拍攝多少個鏡頭,每一個鏡頭需要多長時間,拍這些鏡頭的時候需要什麼器材等等,都需要詳細地分解出來並記錄在案,這樣拍攝的時候才不會亂。

拿《致青春》劇本里的第一場戲舉個例子。

“年輕女孩鄭薇身著賣火柴小女孩的衣服,她小心翼翼地划著一根火柴,身後的一間小屋子瞬間亮起了暖黃色的燈光,並閃閃發光,鄭薇提著籃子興奮地跑過去,卻發現有一個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坐在屋內,正大口吃著燒雞,二人對視,屋內的女孩呆住了,嚇得尖叫起來。”

先看場景,這是一場夜戲,那就需要安排在晚上,而且是外景,還有一間小屋子,小販的攤位也可以代替。

再計算這場戲的時間,檢視許願的分鏡頭指令碼,這是一場22秒的戲份。根據鏡頭時間估算拍攝的時間,再安排下一場戲。

然後就是演員,這場戲是鄭薇和鄭薇的對話,但兩個人的臉沒有同時出現在鏡頭中,這就不需要綠幕,只要找一個和楊小狐身材相仿的替身分別拍攝,再透過後期剪輯就能夠達到效果。那這場戲就要發楊小狐和替身的通告。

之後的道具、燈光還有佈景也按照這個方法,根據劇本里的描述去分解,當然還要參考許願的意見。畢竟分解劇本也是導演二次創作的機會,如果許願想要把燒雞換成肘子,那道具組就要根據許願的要求去更換。

把劇本里所有的場景都分解出來以後,還沒有完,製片組還要繼續新增標註和注意事項。

比如這場戲在北平拍攝,那拍攝地點距離劇組的賓館有多遠?開車需要多長時間?器材和工作人員還有演員一共需要多少輛車?幾點出發?中午需不需要訂盒飯?導演和演員要不要開小灶?

這些都需要做計劃,等這些也做完了,那就到了倒數第二步。製片人再把所有的內容都整合起來,做成一張總製片表,並制定出詳細的拍攝計劃。在正式拍攝之前,劇組的所有成員都會拿到這張表。

最後一步製片人要根據這張總製片表做出詳細的預算。具體到《致青春》上,預計投資的1500萬完全夠用,那就暫時不用追加。

當然如果遇到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比如演員演技不過關導致不停NG,或者導演突然心血來潮下午不想拍了,這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調整預算。

所以拍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真的沒有那麼簡單,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貿然開拍,真的會血本無歸。上到製片人下到訂盒飯的, 都有的是方法坑劇組的錢……

寧傑找來的這些人經驗都非常豐富,分解劇本的工作異常順利。但即使這樣這項工作還是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三月初,《致青春》終於準備開機了。

第一場戲許願選擇了古代建築史上鄭薇裝病的戲份。這場戲的拍攝地點杜傑早就選好了,他覺得南醫大五臺山校區的階梯教室很有90年代的風格。

既然這樣,許願也不想折騰,索性把《致青春》的開機儀式放在南醫大的操場。

寧傑本來想在北平召開一個新聞釋出會,讓記者多幫著宣傳宣傳,可被許願拒絕了。《致青春》的受眾是學生和剛畢業沒幾年的年輕人,這幫人很少看報紙。不如在入口網站和微博上放一些照片和通稿,效果也許比找那些傳統媒體還強。

既然準備在學校裡辦開機儀式,拜神之類的就不合適了,許願也不信這個,最後和寧傑商量了一下,決定放鞭炮。

可開機儀式當天,許願發現這鞭炮放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