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的劇本粗看下來非常散亂,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

雖然電影講得是青春,但青春是一個非常抽象的詞,到底什麼是青春?這需要具體的故事來延伸,但《致青春》的劇本這方面顯得非常薄弱。

許願的感覺就是故事性太弱,編劇什麼都想說,最後什麼都沒說,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看起來很累也很亂。

許願知道這也不能怪李牆,《致青春》裡的出場人物實在太多,一部電影也就120分鐘,根本講不完,所以鋪墊都被他砍掉了。

這就導致了《致青春》的故事線缺乏起承轉合,沒有大事件支撐。這一點好萊塢就做得非常好,他們的青春片一般都會有一個學生會主席或者拉拉隊隊長來當主角,換成學校的體育明星也適用。

反正必須要有個風雲人物,內部事件也簡單,校園霸凌和多角戀什麼的都給他整上。然後再來一個夠大的外部事件,比如大型比賽或者大型考試什麼的,總之就是所有人一起努力最後圓滿成功的那種。電影結尾弄個大團圓結局,皆大歡喜。

可《致青春》不是,沒有什麼外部大事件,硬要說有畢業找工作勉強算是個大事件吧,可沒有那種大家同心協力一起完成的快感。

內部多角戀倒是搞得飛起,人物關係給許願都看麻了。李牆還把原著的結局給改了,鄭薇沒和林靜走到一起。最後結局陳孝正在海洋館想向鄭薇求婚,勉強算是大團圓吧。

劇本里的伏筆還非常多,又沒展開來寫,全靠觀眾自己想象。這也是國內編劇的通病,尤其是老一輩的編劇,寫劇本的時候喜歡意會……

當然李牆功力深厚,伏筆寫得挺好,而且每一個人物的坑他基本上都填了。

比如鄭薇初入職場時嚴厲批評下屬做事要認真,對比的就是上學時陳孝正在自習室批評鄭薇寫作業不認真。

還有最後鄭薇因為施潔放棄了林靜,李牆在劇本里也有過暗示。阮莞為了見趙世永出了車禍,算是死在了追愛的路上。這件事觸動了鄭薇,所以她才會去找林靜,想要和他結婚。

這代表了鄭薇的成長,她終於能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想要追求愛情,可她遇見了施潔。施潔瘋狂的追求林靜,就和當年鄭薇瘋狂追求陳孝正是一樣的。

鄭薇好像看見了鏡子裡的自己,她不想施潔變成第二個自己,也不想林靜夾在兩個女人之間痛苦,所以選擇了主動退出。這是鄭薇的第二次成長,愛一個人就會希望他過得幸福,這才是真正的愛情。

陳孝正當然也有伏筆,他一開始最討厭別人抽菸,在花園裡坐下都要用書墊著,非常愛乾淨。可後來他學會了抽菸,穿著白褲子直接就往髒兮兮的臺階上坐。這就應了鄭薇那句矯情的話,“我們最終都要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至於阮莞,許願覺得這個人物才是關鍵。她從陪別人墮胎,到自己去墮胎,她的青春可謂是荒唐至極,可就是這麼荒唐的一個人卻是對愛情最忠貞的。

劇本里所有人都經歷過變心、徘徊、茫然不知所措,唯獨阮莞,她自始至終都只愛著趙世永一個人。最後阮莞也是因為趙世永而死,阮莞的死是極富寓意的,她死在了追愛的路上。

鄭薇的那句“只有阮莞的青春是永不腐朽的”其實是對這部電影最好的總結。因為除了阮莞以外,其他人都變了,他們變得成熟,變得世故,變得愛自己多過愛別人,他們的青春已經沒了,所以才值得懷念。

“你倒是說說,劇本怎麼樣啊?”寧傑見許願看完劇本,又沉默了,終於忍不住催促道。

“哦,還行。”許願有些糾結,青春片到底應該怎麼拍,國內現在也沒有個固定套路。

許願自從知道自己要執導《致青春》之後,也研究過很多國內外的青春片。國內的比較少,《陽光燦爛的日子》應該算是國內青春片的鼻祖,可畢竟距離現在快二十年了,拍得又是七十年代的故事,沒有太多參考價值。

最近的案例就是《那些年》了,《那些年》其實也沒什麼故事,強行搞了一個打架的大事件還是整部電影被吐槽最多的地方。

而且《那些年》也只是在灣灣比較火,明年1月在大陸上映倒是可以看看錶現如何。如果票房很好,再借鑑也來得及。

倒是美國一部青春片《早餐俱樂部》給了許願一些啟發。許願關注的不是劇情,而是人設。

《早餐俱樂部》的人設非常典型,學霸、運動健將、神經病、公主和壞學生。這五種人設非常符合國情,他決定融入到《致青春》裡,至於具體的人設安排許願還沒有想好。不過有幾個李牆的劇本里已經很明顯了。

比如鄭薇就是公主,主角當然是萬千寵愛集一身,敢愛敢恨,而且還有公主病。不然她怎麼會因為陳孝正推了她一下就跟人表白,這和韓劇裡霸道總裁人設差不多,只不過是性別互換而已。

神經病就是朱小北,她自尊心極強,因為商店老闆的誤解和學校的不支援給人商店砸了,被迫退學。之後又假裝失憶,這不是神經病是什麼?

壞學生可以讓許開陽來擔任, 富二代的身份簡直和壞學生完美匹配,符合觀眾心中的期待。

至於書呆子和運動健將許願決定再等等,看看陳孝正和林靜的選角之後再確定。這兩個屬性給誰都行,反正只是為了區分人物,也沒什麼背後故事。電影篇幅也沒辦法讓許願展開來講,十多個人物他也講不過來。

“什麼叫還行啊?你給個明白話,用不用改?”寧傑不樂意了,你許願以為拍電影是搞物件呢?還整個還行,怎麼不說隨便呢?

“先不改了吧。”許願還是決定就這麼拍,李牆的劇本除了最後的結局和時間背景以外,大體上還是很還原的,如果按照許願的想法改就完全沒必要買《致青春》的版權了。為了書粉,就這樣吧。

“好,那我就安排試鏡了,這幾天你得抓緊給分鏡頭劇本搞出來,用不用給你找幾個幫手?”

“不用了,我先自己搞吧,實在不行你再找人。”許願拒絕了寧傑的提議,他的初級導演裡面就包括分鏡頭指令碼的相關知識,他現在完全可以自己弄。

“還有一件事,我要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