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願一怔,寧傑這個提議倒是靠譜,讓陳婕當自己這個老闆的經紀人也不算委屈她。

“恐怕不夠。”可許願也知道,他接戲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又能在系統裡抽劇本,陳婕的人脈他可能利用不上。這樣既浪費陳婕的人脈和能力,又會讓她覺得被架空,沒什麼實質上的權利。

如果許願給出的權利和利益不足以滿意陳婕的野心,就算她因為系統的原因會暫時加入,時間長了肯定也會選擇離開。

許願知道系統卷軸也不是萬能的,當年他做任務得到了李雪的好感,可當他離開華宜的時候,李雪也沒有盡力挽留。

“不如讓她負責票補?格瓦拉那邊我已經談妥了。”

“怎麼談的?”

“我們一起嘗試操作了一下《孤島驚魂》,砸了300萬做票補,資料上顯示帶動了將近1000萬的票房。”

“怎麼可能?比《盜鑰匙的方法》的比例還高?”

“這次我們不僅和院線合作,還聯絡了團購網站,分攤了一部分成本。我們是製作和發行方,能拿到很多黃金場次的票。利用這一點,再透過價格差,帶動了午夜場和白天場的票房,效果很好。”

這裡要介紹一下目前線上票務的三種模式。第一種是格瓦拉這種平價票務,線上選座的模式。第二種是網票網這種專門和院線合作的模式。第三種則是剛剛流行起來的團購和票補,走的是低價路線。

不管是哪種模式,歸根結底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搶客戶做口碑。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壓中電影。

格瓦拉最經典的一戰就是壓中了《阿凡達》。當年全魔都只有和平影都有一塊IMAX巨幕。劉永很有眼光,提前一個月就買了2000多張《阿凡達》的電影票,準備大幹一場。

可沒想到劉永還是低估了《阿凡達》。2000多張票遠遠不夠,每天的幾十張平價票一放到網站上,就會被瞬間搶光,伺服器都給搶癱瘓了。

那時格瓦拉只有幾個人幾條槍,升級伺服器當然是不可能的。系統癱瘓取票機用不了,格瓦拉只能全公司一起出動,靠打電話聯絡客戶,然後面對面給客戶送票。

即使是這樣,他們也不敢明目張膽地送票,還要打游擊。那時一張《阿凡達》的IMAX電影票被黃牛炒到三四千的價格,格瓦拉的員工只要敢拿著票出去,就有黃牛敢生搶。

這一戰之後,格瓦拉的口碑算是起來了,原本質疑格瓦拉是騙子的使用者也都當起了“自來水”。

《阿凡達》之後的格瓦拉發展迅速,很快就有好幾十家電影院願意接入他們的選座系統。可好景不長,劉永再沒壓中大爆電影,而另一邊格瓦拉的擴張之路也陷入停滯。

他們在北平遇上了和院線有協議的網票網,格瓦拉沒有電影資源,也不認識什麼院線經理,基本是兩眼一抹黑的狀態。

這時盛大和許願影業同時找上了劉永。盛大的優勢是資金雄厚,也有資源,網票網就是盛大投資的,如果格瓦拉接受盛大的投資,盛大答應給他們接入一部分網票網的資源。

但盛大要求格瓦拉穩固魔都和華東市場,主力去拓展體育和演出票務,這一點讓劉永不太滿意,他覺得下一個藍海是電影線上票務。

許願影業的資金當然不如盛大,但他們有資源。許願影業可以自己製作電影,和院線還有發行公司的關係也不錯。而且許願影業公司規模不大,劉永可以保持一定的話語權。

更重要的是劉永和寧傑都覺得票補才是未來趨勢,這就有了合作基礎。雙方在一起操作了《孤島驚魂》之後,談判進入實質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