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香江電影黃金年代
章節報錯
山雞哥的片酬只有100萬港幣。不提古仔和四大天王這種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山雞哥的片酬比新生代的謝廷峰和阿祖還低。
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山雞哥抗票房的能力不行,《古惑仔》系列裡他演得不錯,但不是一番。以他為主角跟風《古惑仔》的電影票房也不甚理想。《鹿鼎記》裡山雞哥雖然是絕對主角,但他的喜劇電影票房一樣不好。
另一個原因也很直接,香江電影走下坡路之後,香江的有識之士都往大陸跑,但山雞哥還一直在拍香江電影。直到2008年才和範兵兵合作了《精舞門》,然後撲了,所以山雞哥片酬低也很正常。
提起《古惑仔》就不得不提香江電影黃金年代,我們總說香江電影黃金年代,但到底哪個年代才算是真正的黃金年代呢?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上映的時候是1996年,這是《古惑仔》系列的第一部,但其實這時已經是香江電影黃金年代的末期了。
不可避免的,香江電影也受到過新浪潮的影響。1979年開始,許安華、徐可、嚴號這些新銳導演,拍出了《瘋劫》、《蝶變》、《茄喱啡》這些叫好但不叫座的電影。
雖然這些電影在票房上沒有什麼耀眼的成績,但卻給其他電影公司帶來了打破邵氏和嘉禾壟斷的新思路。沒錯,在這個年代,香江電影市場基本上是邵氏和嘉禾雙雄爭霸的局面。
兩家公司的經營理念完全不同,邵氏是傳統豪門,對成本的控制非常嚴格,同時也帶有豪門的傲慢。而嘉禾是新興的挑戰者,鄒文懷更在意導演和演員的感受,也更願意花錢。
1971年的時候,在美國混得不如意的布魯斯李回到香江,本來他的首選是邵氏。可面對布魯斯李開出的1萬美元片酬,邵氏直接砍掉五分之四,只願意給2000美元。布魯斯李沒見過這麼砍價的,談判當然陷入了僵局。
這裡要插一句,大家可能覺得布魯斯李在美國混得很好,有不少好萊塢的明星都是他的粉絲,怎麼可能混得不好呢?
其實則不然,當年好萊塢對亞裔的歧視非常嚴重,布魯斯李在回香江之前落魄到連房子的貸款都還不起,還要找人借錢度日。
這時嘉禾向布魯斯李丟擲了橄欖枝,以15000美元的價格和他簽下了兩部片約,還讓他參與進票房分紅之中,這在香江也屬首次。嘉禾同時還保證電影以布魯斯李為主,滿足了他的所有要求。
後來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1971年《唐山大兄》以350萬港幣的票房正面擊敗了邵氏的重點電影,由張徹導演,姜大衛和狄龍主演的《拳擊》。
《唐山大兄》奪得1971年的票房冠軍,票房是第二名《拳擊》的一倍以上。
1972年的《猛龍過江》和《精武門》以530萬和443萬票房分列當年票房排行榜的一二位,第三名才是邵氏346萬的《大軍·閥》。
1973年布魯斯李意外身亡,邵氏才憑藉《七十二家房客》重奪票房冠軍。可第二年就被自己逼走的另外一位巨星打了臉。
這人就是冷麵笑匠許冠文,與邵氏合作多年的許氏兄弟對自己2000美元的固定片酬不滿,提出想要採取票房分賬的合作模式,當然被邵氏立即拒絕。這時嘉禾又出現了,鄒文懷立刻答應了許氏兄弟的要求,接下來就有了1974年《鬼馬雙星》以3倍票房優勢力壓邵氏《天網》的故事。
接下來就是許氏兄弟稱霸香江影壇,《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發錢寒》、《賣身契》連續4年,年年票房冠軍,把邵氏壓得喘不過氣來。
一直到了1979年,大哥成才憑藉一部《笑拳怪招》奪得當年的票房冠軍。可也就是在這一年,大哥成也加入了嘉禾。從此之後一發而不可收拾,《師弟出馬》、《殺手壕》、《龍少爺》、《a計劃》、《快餐車》……部部經典,票房也都不錯。
雖然嘉禾有大哥成和許氏兄弟兩大王牌,可要說真正開啟香江黃金年代的電影應該還是1982年新藝城的《最佳拍檔》。
不是因為《最佳拍檔》以近1000萬港幣的優勢力壓大哥成的《龍少爺》,而是因為1982年香江本土電影票房佔比60%,第一次超過了“西片”。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香江電影開始了十多年的黃金年代。
1988年偷國和灣灣市場解禁,一大票灣灣商人揮舞著支票衝進香江電影市場,和現在的煤老闆何其相似。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一個星期拍一部電影,一位演員同時拍四五部戲變成了常態。更有甚者拿著一個明星的短片和劇本大綱就能賣出版權,這就是所謂的賣片花。
到後來已經發展到連短片都沒有了,很多人拿著明星的合同就去賣版權了。
一件事發展到這種程度肯定是要走下坡路的,1993年《侏羅紀公園》在香江大賣,狂收6200萬港幣票房,比第二名周星星的《唐伯虎點秋香》高出2200多萬。
好萊塢來了。
就是這6200萬票房一直壓了香江電影10多年,2001年的《少林足球》差了100多萬,2004年的《功夫》差了60多萬。更不用提1997年1.15億的《泰坦尼克號》和去年1.78億的《阿凡達》了。
也是在1993年,灣灣片商開始受不了香江電影人的敷衍和欺騙,開始聯合抵制香江電影,並逐步減少投資。
而香江電影另一個重要市場偷國也因為香江電影人逾期交片,同時偷國觀眾也受夠了香江的套路電影,開始大幅壓價。
這一年香江電影本埠票房和外埠票房都第一次出現了負增長,黃金年代的尾聲到了。
窮則生變,一部分香江電影人開始北上,另一部分則開始重新追求質量。比如杜琪峰、吳白鴿、劉煒強等人,拍出了很多經典之作。
還是拿山雞哥的《古惑仔》系列舉例,1996年劉煒強一口氣拍了3部,從拍攝到後期再到上映,平均2個月一部。這要是放在十年前,1996年怕是恨不得拍出10部《古惑仔》才算罷休。
這個時期也算是黃金年代的迴光返照,一直到2003年,才徹底消逝。
說回山雞哥,他是邱裡濤推薦的,兩人有過合作。鍾麗方一開始也不太相信山雞哥的片酬,結果一接觸那邊報價150萬港幣,鍾麗方試著砍了一刀,沒想到砍成功了……
鍾麗方很貼心地給許願安排了一間不起眼的房間,順便通知了楊小狐。
打完比賽之後,許願才知道自己來的不是時候,島上的戲份都拍完了。明天劇組就要下島,去中山一家廢棄的醫院裡拍後續戲份。
搞得許願像是跨越千里只為參加一場比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