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所說,朕都明白,不過,朕封了沈初微為嘉禾郡主,然後才立的太子妃,也算門當戶對了。”

太后哼了一聲:“這算哪門子門當戶對?你看家名門貴女,大家閨秀用桃酥來給皇太孫取名字?”

“母后,不過是乳名罷了,朕到覺得酥酥叫的很聽,母后你不知道,酥酥有多討人喜歡。”皇帝說著想到酥酥趴在龍案上,抱著玉璽玩的畫面便笑了。

太后瞧見皇帝笑了,有些不滿:“曾女兒也就罷了,曾孫子怎麼能用桃桃做乳名?聽著像女孩子的名字。”

皇帝見太后還不高興,他繼續道:“母后,乳名也就小時候叫叫罷了,等大了,自然是要叫名諱的。”

皇帝這麼說,太后也不好再提,“哀家覺得,太子妃是未來一國之母,是要母儀天下的,沈初微不適合當太子妃,也沒有母儀天下的威嚴。”

太后說到這裡,又提到皇后,“當年哀家就說應該立徐貴妃當太子妃,徐側妃賢娘淑德,溫婉大方,不然……”

皇帝聞言眸色微沉,他抬起頭看向太后,看似漫不經心的道:“母后,皇后執掌鳳印這些年,後宮管理的井井有條,事事周到,讓朕沒有後顧之憂。皇后她已經做的很好了。”

太后不以為然,“她剛進宮那會,闖的禍還少嗎?三天兩頭的爬牆頭,哪裡有一點太子妃的樣子。”

皇帝道:“母后,皇后出生武將世家,會些拳腳功夫再正常不過,宮裡規矩多,突然入宮肯定會有些不習慣,皇后她已經改了很多,也做的很好。再說,這些都是陳年舊事,母后就不要再提了。”

太后有些不高興了:“你就知道護著她,若不是她,徐貴妃會死嗎?”

提到徐貴妃,皇帝臉色有些不好看了,“徐貴妃的死與皇后無關,皇后雖然有些小性子,可未曾有害人之心,這點,朕可以保證。”

太后見兒子如此袒護皇后,想到徐貴妃的死,她又不甘心。

皇帝忽然問:“母后覺得苓兒不適合當皇后,為何覺得常良媛就適合呢?”

太后聞言眼底閃過疑惑,“不是常良娣嗎?怎麼變成良媛了?”

皇帝哼了一聲:“當然是犯錯被罰了。”

“常良媛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賢娘淑德,當太子妃有何不可?只會讓常家更忠心的效忠大夏,只要沒有孩子,常家就不會有異心。”

太后一番話,皇帝聽著眉頭皺了皺,當初娶苓兒時,太后也是如此建議的,為了不讓常家有異心,不許皇后有孕。

“常將軍上下三代忠心耿耿,並沒有因為皇后生了兩個兒子兒有異心,這點母后放心,朕也有分寸。”

太后點點頭,便是贊同:“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太子妃還是要三思。”

皇帝道:“母后舟車勞頓,該歇息歇息了,兒臣告退。”

太后點點頭,皇帝便站起身離開了慈寧宮。

出了慈寧宮,皇帝打算去鳳儀宮,可想到皇后對他的態度,去了也只是吃閉門羹,乾脆去養心殿。

李公公弓著身子緊隨其後。

皇帝走的很慢,暼了一眼身邊的李公公,他遲疑了一會,問:“李公公,你說,朕要不要去鳳儀宮去看望皇后?”

李公公聞言嚇了一跳,可身為皇帝跟前伺候的人,當然要出謀劃策。

“皇上,皇后身子不適,胃口肯定也不好,皇后最愛吃酸辣的食物,皇上若帶著這些食去看望更好。”

皇帝聞言覺得有道理,皇后喜歡吃,就是嘴有些叼。

“你說的有道理,你去準備一些可口的食物,送到鳳儀宮。”

李公公很是為難,又不得不應下來,“奴才遵旨。”

皇帝走進養心殿,在龍椅上坐下來,閒著無事,不由得回憶起年輕那會,皇后會經常來御書房,來養心殿瞧他。

哪裡像現在這樣,數月也不見皇后來一次御書房和養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