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往事35、登船(第1/2頁)
章節報錯
穿過市區,進入了密密層層的林蔭盤山道,公務車最終在中京市西部的一座大山邊拐下了公路。
從公路到山腳是一大片開闊的空地,還有一段不近的距離,公務車在自動駕駛的指引下,左右閃躲著,繞過這一大片空地上面的碎石和凹坑,開了好一會兒,才來到這座大山的山根底下。
在這裡已經有很多人在等候著華光明他們,而站在人群正中間,為首的正是周檀光。
周檀光等人從神木島返回,是三年前的事情,這件事情說起來,還要算華光明的功勞,如果沒有華光明的三次前往現場搜救,恐怕周檀光等人至今仍在神木島與世隔絕呢。
那天在研究所匆匆和鄭所長他們道別後,華光明便一路直奔碼頭,帶領搜救隊趕往了事發海域。
和考察隊員的遭遇一樣,華光明在這一區域,指揮六艘搜救船,經過了三週的拉網式搜尋,動用了所有的先進儀器裝置,但都沒有任何發現。
兩個月後,當華光明返回中京市總部的時候,孫主任和尤善意他們留存的寶貴影像資料已經徹底分析完畢,裡面不僅記錄了他們在海上漂流的這段時間裡,周圍的全部影像資料,更有尤善意在影片裡面的留言,講述了從到達該海域後,一直到最終考察船觸礁的全部過程。
其中成漢沿著直線航行的方案,讓華光明大受啟發,在休整了僅一週的時間後,再次組織了搜救隊前往搜救。
但第二次雖然在該海域停留的搜救時間達到了三個月,仍然沒有任何發現。
再次無功而返的華光明,想到了一個最笨,但也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利用還原漂泊軌跡,反向操作,從發現尤善意救生艇的位置開始倒推,用半年的時間去找到救生艇出發的地點。
在華光明的全程督促下,國家科研院專門成立了技術組,對尤善意他們的影片資料進行了漂泊軌跡的還原,並將這種自身移動軌跡模擬進了一艘無人駕駛探測船中。
第三次出發搜救的華光明,準備了足夠一年的補給,跟隨著這艘模擬救生船漂泊的,無人駕駛探測船,開始了第三次對考察船的搜救。
就在出發後的第二個月,華光明帶領的兩艘搜救船徹底與外界失去了聯絡。
直到第五個月的時候,每天站在船頭遠眺的華光明終於發現了遠處考察船的身影。
登上考察船後,華光明被看到的景象震驚了。全體考察隊員和船員,都各自躺在在自己的船艙床上,由於時間過長,全部被風乾成為了乾屍。整個考察船裡面收拾的乾淨整齊,所有裝置及記錄資料都被歸類整理好,有序的放在控制室的工作臺上,像是在為華光明準備的。
開啟工作臺中的電子日誌,在最後一天的內容裡面,唯一還能夠堅持的船員留下了自己的影片影像:
“不知道這段影片是否可以有人可以看到,但我相信,當你們看到我的時候,我也已經離開這個世界了。
在這個茫茫的大海上面,沒有任何可以聯絡外界的方式,我們雖已經耗盡了全部給養物資,但仍然沒有能夠堅持到救援的人到來。
現在外面的天已經黑了下來,今天不會再有什麼希望了,我現在的希望就是,明天還可以在這裡留下我想對你們說的話。”
從影片裡面,可以看到這名船員消瘦的面頰,和深陷的眼窩,這樣子已經是堅持到了極限了。
看完這段影片,華光明的淚水已然湧出了眼眶,站在工作臺前的他,久久沒有離開,握緊雙拳的雙手中,已經被自己的指甲刺出了鮮血。
“領隊,經過核對名單,考察隊全部人員均已確認身份,目前有八個人沒有發現遺體。”一名搜救隊員來到控制室報告了遺體的清點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