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與三教的牽扯(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初李明月覺得清溪道宗那位掌門弟子還不錯,原本也是想將三清劍交到他的手中,由他來傳承道家,可隨著境界越高,李明月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至少不是自己看誰順眼就交給誰,而是對方必須能夠承受這把劍,清溪道宗那位掌門弟子雖然不錯,但還無法承受整個道家傳承。
後來遇上玄真小道,李明月覺得他或許可以,可一路下來,李明月總覺得缺點什麼,或許玄真小道並非道家傳承之人,也或許是時機未到,所以也就只能先把這把劍帶在身上。
關於傳承,這種玄之又玄的事情,李明月如今雖然說不清楚,但卻能夠有所感受,所以歸還這三把劍,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甚至變成了李明月的一份責任,一個任務。
儒劍還好,畢竟儒家雖然也有規矩,但沒有道家和佛門這麼重視,所以才說儒家最講規矩,又最不講規矩。
儒家那邊,在李明月認識的人中,能夠承受浩然劍的人就有三個,一個是得到文聖傳承的黃傾涵,一個是那位註定未來要扛起整個儒家的武子期,然後就是那位儒家的準聖人孟子生。
浩然劍交給這三個人中的任何一個,都能完成任務,也都不會有什麼麻煩,之所以選擇孟子生,並非是李明月覺得孟子生更容易接受這把劍,而是那個時候,李明月對這三把劍的認識其實還沒現在這麼深刻,只知道自己註定要將這三把劍分別還給三家,這是他修行三教法門的責任,碰巧那個時候孟子生在金陽帝國抵抗魔族,需要力量,所以李明月就將浩然劍教導了那位準聖人手中。
所以歸還浩然劍,其實算是誤打誤撞,天時地利人和都佔了,也就完成了歸還浩然劍的人物,跟儒家達成了一個圓滿的接過。
可到了金剛劍,歸還起來就有點麻煩,不僅僅要找到能夠承受金剛劍的佛門弟子,還要是能夠代表整個佛門跟李明月達成一種類似於和解的人物,這就需要這人在佛門中有著一定的地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整個佛門,這也是李明月為何要選擇靈臺山的原因。
靈臺山那位佛子肯定是能夠承受的,而靈臺山作為佛門聖地,是這片人
間界最能代表佛門的存在,由他們接下金剛劍,就能了卻自己跟佛門的牽扯。
如今這師徒兩人,不智和尚確實能夠承受金剛劍,能夠代表佛門傳承,這一點李明月可以感受得出,可要說這師徒兩人就能代表整個佛門了卻自己跟佛門的牽扯,李明月多少有點懷疑。
不過當初李明月見到不智和尚的時候,就覺得這和尚不是一般人,他的師父更是不一般,如今見到,確實如此,李明月甚至有種感覺,將這把金剛劍交給不智和尚,甚至可能比交給靈臺山更好。
除此之外,其實就是一點可有可無的私心。
靈臺山好不好,強不強,終究遠在宋國,今後佛門發揚光大,受益的也是宋國,但若是不智慧夠將佛門發揚光大,成為佛門執牛耳的存在,那對唐國來說,也會是一件不小的好事。
所以李明月也就答應了這師徒兩人,將金剛劍交給他們,即是自己那點小小的私心,也是順從自己的感覺。
再說了,這師徒兩雖然只有兩人,但這種事情,不是人多人少的事情,就好比清源山,從始至終,就只有一個師父兩個徒弟,不一樣一夜之間響徹大江南北,成為名副其實的仙門大宗?
如今的清源山,雖然沒什麼正統的傳承,可前來依附的宗門可曾少了?那些宗門的傳承比起清源山,遠了不知道多少個春夏秋冬。
也就是說,歸還金剛劍的任務也算是結束了,自己跟佛門的牽扯也算是做了一個了結,不論佛門今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都不會牽扯到自己,算是一個徹徹底底的了斷。
可剩下的三清劍,就更加麻煩了。
一來,李明月跟道家有著不小的恩怨,而且之前對道家存在不小的偏見,前不久才得以釋懷,但這也見解影響到了李明月跟道家的那種微妙聯絡,使得其有些模稜兩可,模糊不清,導致李明月看待道家的時候,不論是找那個能夠承受三清劍之人還是那個可以了卻他跟道家牽扯的人,都有些看不真切,就像是有什麼東西阻擋其中,必須得將這東西祛除之後,才能看得真切。
當然,這對李明月來說不算什麼大事,畢竟這事他不著急,著急的是道家。
如今道家遭受打壓,更需要一個能夠穩住局面的人物,需要一個能夠帶領道家走下去的人物,來保證道家傳承不滅,選擇誰,自有道家來做決斷,不用他李明月來操心。
而且李明月並不擔心道家會在這件事上做什麼手腳,雖說這種牽扯對李明月並非沒有影響,但影響不大,畢竟儒家和佛門的牽扯已經了斷,只剩下一個道家,就是一對二,勝算實在不大。
如果道家選出來的人跟自己不對付,李明月完全可以拒絕將這把代表整個道家傳承的三清劍交出去,甚至可以隨便找個道家弟子丟出這把劍,到時候雖然自己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整個道家必定會受到更加沉重的打擊。
也就是說,如今道家其實比李明宇更著急,更迫切的需要找到一個既可以承受三清劍的人物,又能跟李明月了卻牽扯的人物,兩者缺一不可,否則遭殃的只會是道家。
當然,前提是李明月能夠先擺平儒家跟佛門,不然三管齊下,他李明月還真難以招架。
除此之外,還得等他去了靜遠宗和九嶷山之後,徹底了結他跟道家的恩怨,一切才會徹底明朗起來,所以歸還三清劍,必須在這兩件事解決之後。當然,不能像真武山那樣,而是要更好的解決,要麼是雙方都沒有意見的和解,要麼就是像靜遠宗,齊雲山這些一樣,直接滅掉。
以前李明月覺得這些事情就只是他自己的事情,如今才知道,其實這不僅僅是他自己的事情,也是道家的事情,這是道家在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場劫難,而一些人能夠在這場劫難中自保,比
如真武山,雖然也付出了代價,但相對來說,確實要小很多。
而靜遠宗那位,明顯比其他各家更加明白這件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這幾年靜遠宗對自己幾乎沒有出手,除此之外,道家各大祖庭之間聯合對付自己,靜遠宗也從來沒有參與,其中很大原因,應該就是這個。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靜遠宗那位道家第一人,絕不僅僅只是為了自保。至於到底是什麼,恐怕只有到了靜遠宗,真正接觸這位道家第一人之後,才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