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所有人頓時將目光看向那人,人後就有人說道:“還有這種說法?可道家前不久不是剛剛有一位老天師飛昇?加上之前的陳道陵,道家可就有兩位大人物飛昇了,咱們儒家真能壓過風頭正盛的道家?我看不大可能吧。”

所有人便都跟著點頭。

話題開啟,眾人便開始喋喋不休,沒有人在乎李明月和那寒酸學子。

對於這些人交談,李明月倒是並不在意,歸還帆布包之後,轉身走回。

他當然知道,陳道陵不是道家之人,只不過全天下都這麼認為,他總不能站出來跟這些人辯解,而且也完全沒有那個必要。

別說這些人,就算是他這個陳道陵的親傳弟子,一直都覺得那個老道人就是道家之人,若不然也不會一直對清源山三清寺而覺得疑惑,所以陳道陵是道家之人,其實很有說服力。

一夜無話,直到天明。

一大早,那群學子便繼續啟程,李明月等人也就跟著,畢竟都是要去鎬京,而且跟著這些學子,對李明月來說,還是一份保障。

既然這些學子都赴京參加秋闈大考,那些本就聽命於鎬京的殺手也不好太過明目張膽,否則事情鬧大,皇室得罪的,就是整個儒家,就是全天下所有的讀書人。

事實上自從遇上這些學子之後,李明月等人確實沒有再遭遇刺殺,說到底,鎬京那位皇帝陛下,比誰都不想李明月的身份暴露。

一旦李明月的身份大白於天下,對他而言,威脅只會比現在更大,不論是那些蠢蠢欲動的各派勢力還是滿朝官員,就算不會有什麼動作,也會有什麼想法。

(本章未完,請翻頁)

要說正統,李明月比他這位皇帝陛下正統多了,雖然已經過去了十七年,但在他頭上,其實一直都盯著一個“弒君篡位”的帽子,只不過沒人敢說出來罷了,若是李明月的身份公之於眾,這個帽子就會變得更大。

都說人言可畏,但真正可怕的,還是那些總想做扶龍士名垂千古的人物,這些傢伙一旦蹦出來,就算不能做成什麼豐功偉業,也會引起不小的麻煩。

除此之外,就是九州商會。

九州商會的歷史,整個唐國但凡是有點身份的人都知道,雖說九州商會的初衷還是為了整個大唐的安定繁榮,但畢竟是李明月的母親一手建立,誰也不敢保證九州商會會不會因為當初的情誼,就把李明月強行推上寶座?九州商會是完全有這個能耐的。

而這,才是那位皇帝陛下最擔心的事情,特別是風景出現在晉州救下李明月之後,更是證實了那位皇帝陛下的擔憂。

這也是李明月裡鎬京越近,越沒有朝廷大軍直接出面截殺的原因所在。

比李明月身份真相大白更可怕的,是他派人刺殺李明月,原本十七年前的事情,就給他帶上了一頂帽子,若是派人刺殺李明月的事情再傳出去,那他這位皇帝,免不了要遭人詬病,弄不好還會有人打著討伐的旗號造反,這種事情,在歷史上比比皆是。

說到底,想自己當皇帝的大有人在,只不過是沒有一個合適的藉口和理由罷了,一旦有了這個藉口和理由,各路藩王諸侯,都會蠢蠢欲動,且師出有名,完全可以得到百姓的支援。

這是很可怕的。

別看那些百姓啥也不懂,一輩子當牛做馬,任勞任怨,可真要造反,將會變成最可怕的力量,儒家聖人都說了,“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還有什麼“民為重,君為輕,社稷次之。”

聖人之言,不一定對,但肯定不會錯。

馬背上,黃傾涵突然問道:“我們能看到拳頭大的雪花嗎?”

走在前面的李明月一愣,搖頭道:“不知道。”

這話是風景說的,他當然不知道,他又沒來過鎬京。

一提起風景,李明月不由得回頭看了一眼,希望能看到那個總是帶著笑容的邋遢男人,正一臉笑容的出現在視線中,可惜官道茫茫,啥也沒有。

前方,那寒酸學子應該也知道李明月等人是要去鎬京,而他又不遭同伴待見,便索性放慢了腳步,等著李明月等人走上來之後,與李明月等人同行,不去受那些同伴的臉色。

等到李明月等人追上來之後,這學子便笑著問道:“公子也是進京赴考?”

其實黃傾涵說的沒錯,李明月看起來確實很像個讀書人,而且是那種寒門士子,或許也正因為如此,這名學子才會這般問。

他在心中猜測,李明月也是進京赴考的學子,至於那女娃,應該是大戶人家的千金,而那個帶著斗笠的老人,則是那少女的家僕,至於那個和尚,他沒想明白,就像沒想明白這幾個人為何會走到一起一樣。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