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武子期又說了一些關於鎬京那邊的情況,比如那些諸侯藩王叛亂,李祺又是如何應對,之後又是怎樣無情鎮壓;比如那位國師大人告訴他關於儒家的哪些事情,之後唐國會走向何處;比如他這次來月關城,主要的原因是什麼,之後月關城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還有哪些人會來到月關城等等。

這一系列的事情聽完,李明月安心不少,至少證明鎬京那邊的局勢已經基本穩定,然後就是關於月關城這邊的事情。

按照武子期的說法,他這次接替這位班將軍,是因為西南方向戰事有些焦灼,原本負責西南戰事的那位鎮國大將軍因為一些原因,暫時被罷了兵權,換上了一位新的將領,但西南戰局缺少一位經驗豐富的將領,所以才抽調這位班將軍。

這聽起來其實沒什麼問題,但李明月一聽自然就能聽出其中的問題。

第一,那位鎮國大將軍被罷免,恐怕跟李祺登基有很大的關係,具體是什麼原因,還不好說。

第二,如果西南戰場真的缺少一位經驗豐富的將領,完全沒必要到最遠的月關城來抽調,更何況如今的月關城也不太平。

第三,西南戰事並沒有人們說的那麼誇張,至少從當初風景的說法來看,西南五國現如今是自顧不暇,亂成一鍋粥,就算真對唐國出兵,也無法形成太大的威脅,反倒是月關城這邊,面對的是龐大的金陽帝國,一個底蘊完全不輸於唐國的超級大國。

第四,這位班將軍被調走,根本不是接替什麼邊防示意,很大可能就要頤養天年了,至於是因為李明月,還是跟李祺登基有關,暫時還不好說。

而武子期之所以會來到月關城,正是因為他身上的儒家氣運,正好用來對抗真武山,也用來鎮壓整個唐國的道家氣運,月關城是個很關鍵的位置。當然,這種牽扯氣運的事情,李明月知之甚少,所以這其中有什麼講究,李明月不知道。

李明月覺得武子期肯定也不知道,只是授命而已。

再就是除了武子期,儒家還會有人來到月關城,除此之外,武子期還給李明月透漏了一個訊息,那就是墨家那位叫趙寧的事情,按照無棋子的說法,九州商會已經說服趙寧,所以用不了多久,這位墨家如今唯一的繼承人,也會抵達月光城,墨家的絕技也會在月關城得到彰顯。

唐國跟金陽帝國必然會有一戰,而且這一站註定會牽動整個天下,到時候墨家的那些絕技,必然也會名震天下,但這對墨家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李明月不知道,反而有些擔憂。

自己將墨家絕技交給趙寧,真的是正確的選擇?

如果那老人知道這一切,知道墨家的絕技將會一這樣一種方式呈現在天下人面前,又會作何感想?

到了將軍府之後,天色剛好完全黑了下來,李明月等人都在將軍府吃了晚飯,因為一些軍事上的交接,李明月也就第一次參與了兩國戰局的討論,不過大多都只是看,很少發言。

武子期侃侃而談,佈局指揮,井井有條,而且完全沒有半點紙上談兵的意味。

那種感覺,就好像他不是第一次來到這東北邊境,而是早已將整個天下的形勢放在腦海之中,李明月也算是第一次見識到了什麼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同時也對這個寒門學子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李明月毫不懷疑,如果不是因為玄之又玄的氣運,如果不是因為岐國有那位兵家聖人壓制,眼前這位註定要扛起儒家大統的年輕人,肯定會成為世間一顆耀眼的明星。

都說人不可貌相,也都說未來誰也無法估計,但有的人,只要一眼,就能知道他擁有一個怎樣的未來,就能看出來他以後將會是怎樣一個人,武子期就是這樣的人。

當晚李明月跟武子期聊得很晚,一些白天不方便說的事情,武子期也都告訴了李明月,但跟李明月猜測的其實差不多,而李明月能夠猜到的,那位班將軍自然也能夠猜到,所以這場所謂的交接看似風平浪靜,談笑歡聲,但其中確實暗流湧動,只是那位班將軍無力迴天,所以只能認命罷了。

第二天一早,李明月等人便離開了月關城,一路往北而去,而武子期跟那位班將軍也一直將三人送出城,還特別派了一支奇兵護送,畢竟此去,要經過兩國交戰之地,雖然規劃的線路刻意避開了重要戰場,但兩國交戰,還是如此龐大的兩個帝國,戰場還不知道要波及多遠,什麼情況都可能遇上。

這種作法是多此一舉,但那位班將軍必須得這麼做,李明月也只能接受,這就是人情世故。

李明月坐在馬車裡,老馬伕駕馭馬車,江湖騎著一匹馬,是白馬,白馬白衣,端的是玉樹臨風,劍仙風流,再加上那些精銳騎兵,更是撐得他仙姿非凡,宛若一位神將。

出了月關城之後,江湖便問道:“那傢伙就是繼承儒家氣運的武子期?”

李明月點頭道:“你也知道他?”

江湖點頭道:“聽過一些傳聞。”

他接著問道:“你們是怎麼認識的?”

李明月便將到處遇上的情形簡單說了一下,江湖聽完之後點了點頭,半晌後又問道:“聽說儒家那位小夫子挾萬鯉錦鯉渡江,是不是真的?”

李明月點了點頭,說道:“你聽說的事情還真不少。”

江湖笑著道:“沒辦法,就這個愛好了,偏偏只能待在這月關城中,自然要上心一些,不然等以後行走江湖,還不得吃大虧啊。”

李明月深以為然,“有道理。”

江湖接著道:“不過跟著李仙師,我這些擔心倒是有些多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