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一直到深夜,老馬伕領著將軍府的下人送來飯菜,李明月才停下修行,感受著體內毫無變化的情況,苦澀的推門而出。

飯吃了一半,江湖就跑了過來,李明月便客氣的讓這傢伙一起吃,然後這傢伙就毫不客氣的坐了下來。不得不說,這傢伙跟風景真的很像。 一頓飯吃了差不多整整半個時辰,實在是這傢伙話太多了,以至於根本抽不出時間吃飯。

好不容易將這傢伙送走,李明月先按照鈴鐺裡女人所教的方法將養劍葫中的飛劍和三清劍溫養了一次,之後拿出太華九劍,感受九劍的真意,畢竟鈴鐺裡的女人說過,先學太華九劍再學九問,會事半功倍,雖說如今他已經將太華九劍學會了,但進入歸元境之後,對很多事物的認識有了全新的理解,其中就包括太華九劍。

這正是同一樣的術法,不同境界的人使出來,效果卻完全不同的原因,雖說境界的差距取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也跟境界不同,理解不同息息相關。

正因為境界的不同,心境的不用,對同一件事物的理解不同,所以境界高者,就算不使用任何高深術法,也能完全碾壓境界低者,其玄妙之處就在於跟境界無關,卻又息息相關。

這就好比一個學識淵博之人,不用說話,卻能夠震懾住普通人一般。

之後的幾天,李明月每天幾乎都是這樣過的,雖然練氣沒有進展,但李明月也僅僅是無奈而已,並沒有太多感觸,這跟他十四年基礎道法毫無進展有著很大的關係。

整整十四年都能堅持,現在這點時間,真不算什麼。

在這一點上,陳道陵想必是煞費苦心的。

而除了修煉,李明月也並沒有發現任何有關的線索,整個月關城照常執行,那位班將軍每天同樣調兵遣將,只不過調動的兵馬越來越多,想必如今北方已經打得火熱,這些從傳回的戰報中就能看出來。

李明月便徹底放鬆下來,覺得真是自己想多了,也就不打算繼續追究那位姓班的將領,反正等鎬京那片派來的人一到,這位班將軍也會被調走,屆時他就可以繼續往北,前往道教祖庭之一的真武山,即是送回她母親留下的那把劍,也是為母親討回一個公道,當然,也順便了解一些跟自家母親有關的事情。

經過這段時間的經歷,可以看出十六年前那場截殺,遠沒有那麼簡單,這背後肯定有著更大的原因。

要報仇,就得弄清楚所有的真相,要讓心完全平靜,就得處理好所有的事情,要想得到母親那一線生機,就得弄清楚跟母親有關的一切事情。

在李明月進入月關城的第五天傍晚,李明月正一如既往的修煉,江湖突然跑了過來,火急火燎的,一點也不像個歸元境劍修。

他直接衝進李明月的房間,然後喘息道:“鎬京派來接任的那個讀書人來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李明月微微皺眉,看著這傢伙一臉激動的樣子,心想你好歹也是個歸元境修士,至於嗎?

不過李明月轉念一想,倒也能夠理解,畢竟這傢伙心心念唸的天劍山,終於可以去了,李明月雖然不理解天劍山對於劍修的意義,但不代表別人就不理解,換位思考,自然就能理解這傢伙為何如此激動。

這就好比一個十年寒窗的學子,終於要走入那座金鑾殿是一樣的感受。

江湖剛進來沒多久,老馬伕就走了進來,也是來稟報這個訊息的,倒不是將軍府那邊怠慢,而是江湖跑得太快。

李明月便起身道:“那就去看看吧。”

他也很想知道,鎬京那邊到底會派一個什麼樣的人過來,也很想知道,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讀書人,能夠鎮守這大唐的門戶之一。

李明月換了一身衣服之後,當先走出了別院,江湖和老馬伕跟在身後,在門前,將軍府這邊已經準備好了車架,只有由一隊騎兵護送,向著南邊城門走去。

南城外,此刻那位班將軍帶領著無數精銳和一干副將,早已在門前等待著。

沒一會,在紅彤彤的夕陽下,有一支隊伍出現在官道盡頭,向著這邊緩緩走來,人數竟是不少。

也正是這個時候,李明月等人也來到了南城門樓下,一干將領便轉身行禮。

李明月從馬車上走下來,然後看向前方的官道,沒一會不由得皺起眉頭,有些難以置信的嘀咕道:“怎麼是他?”

站在他身邊的江湖問道:“你們認識?”

李明月點了點頭,然後說道:“其實我也應該想到是他的,只是卻沒有這麼想。”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寒門學子武子期,也就是那個得到了文聖兩方鎮尺,又稱為唐國國師門生的好運人,更是那個註定要擔負整個儒家傳承的天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