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第五十三章 力所能及,問心無愧(第2/2頁)
章節報錯
聽聞這女人在九嶷山蹲了一個月,也罵了一個月,九嶷山就閉門不出一個月,最後這女人似乎也沒耐心了,便將九嶷山的其中一座山峰連根拔起,然後就這麼舉著偌大的山峰,向西而去,整個道門,無一人敢阻攔。
一個叫靈臺山的地方,有個枯坐在祇樹下的老僧睜開雙眼,呢喃道:“阿彌陀佛!有因必有果,善惡終有報,善哉善哉。”
而在東海邊上的一座學宮裡,一位老儒生有些幸災樂禍的道:“清靜無為,這下是真的清靜無為了。”
一名學生疑惑道:“先生,您說啥?”
老儒生笑著道:“沒什麼,往後三百年,儒道當興!是好事。”
——
蘇清風坐在馬車上,哪怕是她的性子,此刻也不免有些擔心,所以眉頭微微皺起,李明月離開的時間確實有些久了。而那些甲士更不必說,此刻一個個面面相覷,不少人甚至開始交頭接耳。
山道上,有個人影緩步走來,在他身後,還有個小男孩跟著,一蹦一跳。
看到李明月安然返回,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只不過等李明月走近之後,還是忍不住問道:“仙師,解決了?”
李明月走向馬車,點頭道:“應該是沒問題了。”
蘇清風淡然道:“走吧。”
李明月便跳上馬車,驅馬前行,蘇清風問道:“怎麼去這麼久?”
李明月看了身後那些甲士一眼,然後用一種只有蘇清風能夠聽到的語音將自己所遇上的事情簡單說了一遍。
蘇清風聽完之後,並沒有太多反應,而是陷入思索,最後走入馬車裡。
李明月早就習慣了師姐的行事風格,架著馬車繼續前行,很快走出了這片詭異的大山。
離開大山之後,那些甲士千恩萬謝,然後告辭離開,這時候蘇清風說道:“以後遇見道門之人,避著點,能躲則躲,最好不要發生衝突。”
李明月一愣,不過很快想明白其中道理,點頭道:“記下了。”
在太華宗,鈴鐺裡的女人雖然震懾住了三教聖人,但其實並未得到道教認可,只不過是礙於鈴鐺裡女人的實力,被迫接受,這已經算是結下了大仇,畢竟死了一位道教聖人。
如今李明月又破了道家大天師設下的八門金鎖陣,釋放一頭實力強大的狐妖,而這狐妖明顯會找道教報復,這就等於在原本的舊恨上又添了新仇,那他李明月若是遇上道門中人,可不就得新仇舊恨一起算?
蘇清風問道:“這次回去之後,有什麼打算?”
李明月一愣,搖頭道:“還沒想好,不過我想去看看他們。”
他所說的“他們”,自然是他的父母。
馬車裡的蘇清風沉默了一會,然後說道:“也好,只不過塵緣難斷,萬不可著急,更不可因一時衝動,害了性命。”
李明月點頭應下,心中有些歡喜。
按照李明月的計劃,將師姐送回清源山,等師姐傷勢好一些之後,他就去岐國,即是去看看自己的父母,也是去弄清楚當初的恩怨糾葛,最好是能將所有參與這件事的人扒拉出來,然後該報仇報仇,該雪恨雪恨。
至於能否做到所謂的了斷塵緣,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然後李明月打算去一趟學宮,這也是鈴鐺裡女人沉睡之前的意思。
按照鈴鐺裡女人的說法,去學宮是為了儒家的九問,而學九問之前,最好先學太華九劍,所以李明月自然不敢耽擱,除了每天的修煉和誦讀儒家經典,也會研究太華九劍。
至於境界的突破,如今李明月倒是不怎麼著急,一來是他如今的境界其實已經不算低,二來是暫時沒什麼危機,對力量的渴求也沒那麼強烈,再就是李明月自己的性子。
其實在修行上,李明月要比蘇清風更加淡然,這跟他這十多年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這種性子對修行之人來說,其實不算什麼壞事。
而隨著不斷南下,這場五國跟唐國的戰爭發展得比想象中要快很多,在那位鎮國大將軍的運籌帷幄之下,五國大軍連連敗退。
只是不管輸贏如何,蘭州百姓都註定是這場戰爭的犧牲品,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比比皆是。
而作為這場戰爭的主要因素,李明月不可能真的無動於衷,一路上走得很是緩慢,遇上能幫忙的就幫忙,贖罪也好,彌補也罷,他都只是在做他能做的,可以做的。
力所能及,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