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田上(正文番外)(第2/2頁)
章節報錯
聞言,文立猛然起身,好像想起什麼,說道:“今之度田,其引發動盪,恐有郡國豪強反叛。若不頒繳弓弩、甲冑,當為日後之患。”
豪族、士族最可怕的地方在於透過大量藏匿人口形成的私人武裝,此前劉禪頒佈釋奴令,就是從人口入手,削弱士族武裝,但卻將其手上掌握的兵器、甲冑反而忽略了。
而當下這些地方官吏瞭解士族、豪強,他們手上除了人口,還有因戰亂各族所儲存的兵器、甲冑、弓弩。按大漢律法,儲藏兵器不為罪,但私藏弓弩、甲冑乃是大罪。若將士族、豪強手上的弓弩、甲冑收繳上來,他們想要再掀起叛亂,其叛亂的規模也會小上些許。
說著,文立趕忙說道:“今政令初下,還當速上報朝堂,頒繳弓弩、甲冑詔令,再發度田之詔,如此這般方可減輕風波。”
“諾!”
……
陳留距離長安不過數百里,快馬二日便可至。關於文立、彭祈二人建議頒佈收繳弓弩、甲冑的奏疏,很快送到劉禪手上。
這便是在中原虛設州的好處,地方郡守可以透過奏疏直抵長安。若仍實設兗州刺史,陳留郡還需過兗州刺史一手,等送到長安,還不知要耽擱多少時間。
在統一天下以來,地方郡守對中樞頒佈有異議的詔令,都會透過如此形式送到長安,糾正或完善頒佈的詔令,今時亦是如此。
劉禪翻閱著文立的奏疏,讚揚說道:“文立、彭祈之言,乃是上策。今讓太子、夏侯玄、陳袛等人延緩度田之議,先出巡地方郡縣,收繳弓弩、甲冑,務必在夏季之前完成。及秋季,開展度田政令,延期至明歲考課。”
“諾!”郤正應道。
相比於劉秀度田前期的簡單粗暴,劉禪貫徹了什麼是循序漸進。除了釋放奴隸,頒佈收甲令外,也嘗試讓地方豪強、士族參與到鹽鐵官營之中,儘量不逼反他們。
畢竟徹底的官營,雖會產生大量的賦稅,但實際上也會產生弊端。在武帝時期,由於鹽鐵官營,其官府鑄造的農具不僅貴,質量還差,這讓百姓深受其害。
而官鹽方面,政府壟斷生產、銷售一條龍,導致鹽價猛增,普通百姓為食鹽而頭疼,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私鹽販子。
劉禪調整了鹽鐵官營的目的,不是以收取鉅額賦稅為目的,而是以普惠為先,賦稅為次。讓市場經濟介入銷售,最佳化從中鹽鐵官營產生的缺點。
雖然不像劉秀徹底讓利,但這般也會讓士族、豪強降低排斥心理,能夠讓大漢減少度田產生助力。
當然也可能會出現官商勾結,但世間豈能有兩全事。太過極端的鹽鐵官營,雖能帶來鉅額賦稅,但也會徹底攪亂百姓生活。亦如後世太過極端的房價,也是在反噬百姓。
放棄鹽鐵賦稅,雖能將豪強、士族聚攏到大漢身邊,他不僅會坐大他們,也會使大漢出現財政危機。如僅靠土地、人口賦稅的東漢,在面對百年羌亂之時,耗盡了自己的元氣,東漢徹底陷入了財政崩潰。
劉禪在這田政、鹽鐵稅收上,也是斟酌許久,只能儘量達到最優解。
ps:由於劇情多,我實際上將會採取解答版番外+正文番外來結尾,以來保證劇情上的銜接度。
如:度田、換太子等細節劇情填坑,完善結尾,這部分我也算是回饋諸位書友,不收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