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風聲鶴唳(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當下的曹爽來說,他雖不願接受臨陣而逃這個事實,但為了自己的性命他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自己憑藉著中原亦有復起的機會。
昔高祖劉邦有拋妻棄子,兵敗項羽之往事,但最終憑藉著垓下之戰逆襲項羽;武帝曹操亦是如此,當初被馬超殺得割袍棄須,兵敗關中,但最後馬超不也是竄逃西蜀。故而今之戰事不過小敗而已,不足掛齒,日後殺來即可。
話是這麼說,但逃竄的滋味也並不好受。再給曹爽一次選擇,估計他再也不願領兵出征了。
“前將軍,曹爽所部逃竄,是否派遣騎卒追殺?”傅肜問道。
鄧艾站在山丘之上,眯著眼睛眺望潰逃的魏軍,阻止說道:“不必,曹爽不過庸人也!在此將他擒獲,或是將他斬殺,與我大漢無用。反而會使司馬懿、蔣濟這班老臣趁機秉權理政,此與大漢不利。”
“今曹爽戰敗,逃回國內,其聲望大跌,百姓怨聲載道,眾臣思遷。將不利曹爽執政,司馬懿或是趁機起復,與其爭權奪利。二虎爭鬥必有一傷,是故不如將其放回逆魏國中,使其為亂。”
對於執政者來說,他執掌的是整個國家的軍政事務,他需要應對外敵環繞的生存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對執政者的才能、品行都提出了一個極高的要求。若要分出一個上下的話,只能說才能重於私人品行。
或如管仲、李世民、張居正等人皆有黑點可說,但論實際來看卻是功大於過。當然僅限於不顛覆國家統治層面上,不可把篡位之輩拿進來分析。
因此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不害怕執政者私人品行問題,最害怕的就是其才能平庸,自身品德又不拔高。這種人身居高位,無異於害國又害己。但對敵國來說,則是最喜歡這樣的執政者。
是故這也是為何鄧艾將所有的兵力放在元山,集中所有力量進行一次性的突擊的部分原因。剩餘的部分原因在於圍三缺一,摧毀敵人負隅頑抗的想法。畢竟將敵人的前後堵住,不僅是兵力上無法做到,也還擔心敵軍背水一戰,對戰事不利。
“前將軍英明!”傅肜再次讚揚道。
鄧艾扶著長劍,笑道:“派出五百騎卒驅趕曹爽,其餘軍士圍獲敗軍,凡投降者,繳械不殺。”
“諾!”
曹爽揮鞭催馬,領著侍從及親信衝入山地當中,武衛營的將士也在緊緊跟隨。剛剛開始撤軍之時,眾人會盡量維持著鬆散的軍陣,保持退而不亂的狀態。
但進入林地以後,因為視野受到影響,號令漸漸不通,加之漢騎不緊不慢地追趕,時而向兩翼包抄,時而向人群直衝,迫使敗兵們分頭逃散。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撤退也就變成了潰逃。將士們逐漸被驚慌的情緒所包圍,爭先恐後地翻越山嶺,試圖離開戰場。
曹爽在侍從的保護下策馬急行,翻過山丘,與之前離散的李勝等人重新匯合到一處。因常年未有人煙,樹木茂盛,在林地間不辨方向,他們只能儘量以太陽為參考方向,又以山地的走勢判斷前方道路。
不知奔走了多久,曹爽等人穿過了林子,又下了山,聚攏了一批潰逃的軍士。這時已經是黃昏時分,天色暗澹,曹爽靠在樹木旁,喘著粗氣,他身上的甲胃不知何時被遺棄了。
與他同行的人除了李勝、鄧颺、楊偉等文吏之外,還意外的和令狐愚走到了一起,反而與夏侯玄走失了。
“可有水乎?”曹爽舔了舔乾燥的嘴唇,問道。
李勝摸了摸腰間,搖頭說道:“水囊不知被丟到何處了。”
曹爽環視一圈,除了少部分的人,大部分將士他們身上的甲胃兜鍪、糧草軍需已全部被丟棄了。
“呼!”
“喔!”一行白鶴於晚霞中翱翔,其呻鳴之音響徹雲霄。
就在曹爽休息之時,忽然間寒風呼嘯而過,一陣好似漢軍的呼喊聲在眾人耳畔響起,而且似乎聲響還在不斷地朝眾人逼近。
鄧颺擦了擦頭上的汗水,驚恐的說道:“莫非是漢軍兵至。”
“漢軍兵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