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二宮(第2/2頁)
章節報錯
思考太子人選許久,孫權又想起了太子孫登留下的遺書。
在遺書內,孫登除了表達自己無法侍奉孫權的難過之情,也認為東吳因戰事,而導致郡縣荒蕪殘破,百姓凋敝,犯奸作亂屢禁不止。法令嚴苛,刑罰深重。建議孫權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同時孫登向孫權舉薦瞭如步騭、諸葛恪、張休、顧譚、謝景、刁玄等一眾知名以及不知名的賢能人才,也表達了皇子孫和可以繼承太子位。
望著太子孫登氣絕前所上的遺書,孫權不禁再次流下淚水,感慨說道:“太子病故,乃國之大喪也!”
孫權擦了擦眼角的淚水,盯著表上皇子孫和的名字,陷入了深思當中。
孫和,字子孝。孫權第三子,其母乃是孫權寵愛的王夫人。自幼受孫權寵愛,其待遇諸皇子不能及也。
十四歲時,孫權令中書令闞澤教習經傳典籍及六藝。其愛好文學,擅長騎射,禮賢下士,頗為人們所讚譽。但話是如此,但與孫登相比亦是不如。
半晌後,孫權提筆沾墨,在巾帛上寫下孫和、孫霸二字。
孫霸,字子威,孫和之弟,孫權四子,與孫和同母也。自長子孫登病故,次子孫慮早逝,就屬孫和、孫霸二人最長。
看著巾帛上的名字,孫權滿意地點了點頭,或許二人相爭,能有強者。
“大王!太子諡號定‘宣’,不知如何?”中書令孫弘在階下問道。
兩漢之時,諸侯王嗣子可稱太子。在魏晉之後,諸王嗣子改稱世子。
宣者,有聖善周聞,施而不成等意,乃是上等諡號;西漢中宗劉詢其諡號便是漢孝宣皇帝,其有中興之意。
“宣太子!”孫權唸叨幾聲,說道:“此諡可行,便定‘宣’為太子諡號。”
“諾!”
頓了頓,中書令孫弘面露遲疑半晌,不知其口中的話當說不當說。
孫權見孫弘欲言欲止,問道:“當有何事?”
孫弘猶豫了下,說道:“啟稟大王,太子病故及其追封諡號等事,是否需要向漢朝言之。”
聞言,孫權臉色微沉,嘆了口氣,說道:“向漢朝說聲,省得落人口舌。”
自大漢收服東吳之後,作為藩屬國的吳國需要在禮儀上遵從大漢。而太子病故便乃大事,若是不稟,與禮不合。
在諸葛亮病故後,吳國也有派遣使者向大漢致哀,同時還帶上了禮物。
“諾!”
“稍等!”
孫權喊住了欲告退的孫弘,說道:“稍後傳令四王子入宮,許久未見朕頗是想念。”
】
“諾!”
低著頭領命的孫弘微張眼睛,心有所思。太子病故之後,無人為儲君,四王子孫霸莫非?
孫弘雖是姓孫,卻與王室吳郡孫氏毫無關係,其乃揚州會稽(紹興)人。他與太子舊黨諸葛恪、張休等人素來不和,互相抨擊。
如今孫登去世,太子舊黨離散。他若早早地尋上一王子輔左,自己日後有從龍之功,當是無畏諸葛恪,亦能往上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