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遷都(第2/2頁)
章節報錯
頓了頓,劉禪吩咐下詔說道:“傳令魏延、王平、鄧艾、姜維四人,今國事艱難,府庫空虛,難以供給地方軍士,今督區之內能屯田者,當以自給自足為上,府庫支出為輔,然軍士操練不得廢也!”
沒辦法,為了減少支出,劉禪必須想辦法為之後的北伐積蓄糧草。讓士卒屯田也是大漢不得已的辦法,長期屯田軍士的戰鬥力必然減弱,但短期內屯田以及在大將的督促下,所造成的影響還是不大的。
“諾!”
見諸事完畢,關興手持笏板,出列說道:“臣關興有奏言。”
“準!”
“我朝定鼎巴蜀二十載,西北既平,收復關中,時來之會即至,休泰之慶顯著。然我朝偏居西南,難言正統也,且亦難統御天下。今舊都復辟,黎庶為之歡喜,伏惟陛下稟乾坤自然之……。誠宜遠圖廟算,大存經略,光復舊京,疆理華夏……”
關興看著笏板後的提示語,洋洋灑灑將千餘字的奏疏陳述出來。
“夫兩漢經始,玄聖宅心,畫為九州,製為九服,貴中區而內諸夏……翦除荊棘,驅諸豺狼。自天下大亂,播流巴蜀者,請一切北徙,以實關中,資其舊業,反其土宇,勸農桑之務,盡三時之利……此事既就,此功既成,陛下之勳當如光武,望陛下憐舊都臣民,遂以駕臨。”
說完,關興跪地叩首,以示誠懇。
劉禪翻閱他的奏疏,沒有率先表達自己的看法,問道:“遷都之意,諸卿以為如何?”
蔣琬眼神微動,拱手出列,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長安乃前漢興隆之所,我大漢若能遷至長安,便於統御天下,亦能表示大漢乃天下正統之國。”
杜瓊乃蜀郡人士,不想過於奔波,拱手說道:“陛下,成都有蜀中之地,沃野千里,戶口繁多,軍士多從此出。然河東未寧,兵鋒若過大河,將直指長安,屆時恐朝野旦夕震動。”
聞言,費禕出列駁斥道:“成都雖有此利,然地處西南,大軍北伐穿行蜀道多有不便。邊境烽煙遠離千里之上,月初起兵戈,月末方至長安,豈能有利於國事乎?”
“關中之所,有四塞之險,左崤函,右隴蜀。忠武公所修河渠,滋補農田,沃野千里。巴蜀於關中之南,可引巴蜀之糧,出巴蜀之兵,而出中原。朔胡在關中之北,陛下居長安,當可威懾胡人,以胡部之兵,東征逆魏。”
“其之勢阻三面而守,潼關千人足以退萬人,唯有河東一面,佈置大軍足以東制賊人。且我大漢居關中,與賊爭奪河東而言,我大漢兵馬旦夕而至,河東朝夕膽顫,入我大漢疆土將是不遠。”
“然關中疲弊,人口不盛,遷之多有不便。長安難居,宮殿傾廢。今若遷之,我大漢需興修大城,重建宮殿,而今民生不振,若發百姓修之,恐會傷農,亦使百姓疲倦,望陛下謹慎為之。”杜瓊說道。
譙周正準備出列,反駁杜瓊,卻被劉禪的聲音打斷。
劉禪透過冕旒看著群臣,沉聲說道:“諸卿所言皆是有理,朕亦有思量。就如杜卿所言,關中疲弊,故而遷都並非旦夕之事,還需深議。今讓京兆尹楊戲深究長安內情,緩圖遷都。”
說著,劉禪吩咐說道:“關興何在!”
“臣在!”
“命你北上長安,與楊戲商討遷都之事,若有不足之事,則一一報之,中樞再以深究。”
“諾!”
(今天沒了,至於加更過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