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廖立捋著鬍鬚,問道:“啟稟,今庲降都督空缺,不知誰可繼之,張表可否?”

“張表?”劉禪靠在憑几上,手指敲著扶手,思慮半晌,說道:“張表其名聲雖高,但實才不足。今任庲降都督,恐是不足。”

蜀郡大族有柳、杜、張、趙、郭、楊等六族,柳氏因柳句的事,已經凋零,族人四遷。

而張松之子的張表乃是蜀郡大族張氏族人,他少時與楊戲、程祁等俊傑齊名。相比於楊戲寡言少語,勤於做事的風格。張表則是儀表威重,舉止風度,才能與其外表相比有所不如。

如今劉禪準備在南中推行設州的事宜,非文武並重之人,不可為之。但大漢文武並重,又知曉南中之事的俊才少之又少。

“上郡太守閻宇如何?”廖立推薦道。

劉禪搖了搖頭,評價說道:“閻宇雖為人勤勉,處事精細,但若與馬忠相比,亦是不如。”

沉默了半晌之後,劉禪忽然上揚嘴角,笑著對著廖立說道:“朕險將此人忘記。”

“請陛下示意!”

“北地郡太守張嶷。”劉禪點名說道:“張嶷曾隨馬忠出鎮南中,征討蠻夷,功績顯著。後因關中復辟,朕欲復土北地,令其任太守,其居郡縣之間,安撫胡部,修繕城郭,興修水利,政績斐然。今庲降都督,非張嶷不可任之。”

朔方復土的上郡、北地、河西三郡當中,就屬張嶷政績出色。他在郡之間,安撫胡人,並徵召胡人、漢民在秦漢的北地郡的舊址上修復城郭。並疏通了往日的水渠,使得農業豐收。又在大漢推行國道制時,出力繁多,劃分諸部的牧場。

今天若要挑選庲降都督,幫助大漢繼續深入治理南中,張嶷確實是少有的合適人選。而且張嶷擔任太守也那麼多年了,卻是需要往上挪一挪位置,可不能讓這樣的大才浪費了。

廖立也是點頭,應和說道:“張伯岐康慨豪烈,不僅作戰驍勇,且還頗有策略,當能稱為文武之士。”

與劉禪相處久了,廖立也明白了陛下對於文武之士的定義。武的定義是指能否統軍作戰,且出色與否;文的定義可不是指經文之類,而是指治理地方上的政治才能。

大漢國內能稱文武俱全者,唯有鄧艾、馬忠、姜維等少數幾人,憑藉著過往的表現張嶷也能擔任得上文武之士,但在南中上是否還能擔得上文武之士,就要看他接下來的表現了。

然而在士人眼裡,張嶷放蕩少禮,出身卑賤,常譏諷之。不過在大漢天子眼中,張嶷就是文武之士。

劉禪朝著張紹吩咐道:“傳朕詔令,北地太守張嶷升任南中都督,張表為副督左之。表張嶷往昔之功,封其為蕩寇將軍,都亭侯。”

說著,劉禪用手指點了幾下,說道:“告訴張嶷,不要讓朕失望。朕在成都看著他的表現,若有需求可上疏至中樞。”

“諾!”

侍郎書寫詔書,奉上讓劉禪蓋完玉璽後,趨步而走,傳達此詔令。

(昨天均訂過千,感謝諸位的書友的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