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後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都,成都。騙
諸葛丞相崩,衣冠安葬惠陵,蜀中內外百姓沿途祭拜,以為哀悼。城內素縞三日,婦人不妝飾,文武著素服,以為舉哀。
朝議時辰,冬日的成都天色昏暗,寒風吹拂而過,宮殿上的白巾迎風飄揚,天空上飄散著點點雪花。
大多數的大漢群臣面露傷感或是不安,顯然他們仍未從諸葛亮的去世中走出來。
不過領頭的尚書令蔣琬單手持笏板,神色自若,與太常杜瓊攀談相關禮儀之事,並且還與杜恕、董允、費禕等人交談軍政事務,與往常無差。
「咚!」
隨著,朝議的訊號敲響,蔣琬這才停下話語,與眾臣微正衣冠,整齊隊形,大步入殿。
見天子已坐在位上,群臣看著冕旒後的劉禪,呼喊道:「臣等拜見陛下,願陛下萬年,嘉福永壽~」騙
「免禮。」
劉禪微微抬手,掃視了一圈,少了那張熟悉的面孔,心中再次一緊,緩了緩心情,說道:「朕率大軍東征孫吳,吳人降服,是以收復湘、交二州,本乃大喜之日,卻逢不幸之事,諸葛丞相病逝隆中,朕心不勝悲矣!」
「然丞相雖故,但國中諸事不可廢。責令成都及州郡停祭拜之禮,素服三日即可下。若有違此詔令,又荒廢政務者,當以瀆職之罪論處。」
上有所好,下有所從,在劉禪厚待諸葛亮身上再次展現出來。劉禪推崇諸葛亮,在其病故之後,也以諸侯禮安葬,追封為公。
如此的舉動,引得部分官吏想投機取巧,如廣漢縣有一吏員,聽聞諸葛亮病故,哭得比爹媽去世還傷心,一度昏迷不醒。
劉禪聽聞之後,反而沒有開心,而是感覺一股噁心上湧。為了杜絕這種事件的再次出現,也為了迅速恢復正常,責令各地郡縣官吏著三日素服即可脫下,不用致哀。
「諾!」眾人應道。騙
太常杜瓊手持笏板,出位說道:「陛下,上丞相有功德於我大漢,其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君室,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勳。……今其病逝,宜當追諡,上疏其德,以為後人瞻仰。」
冕旒後的劉禪,微微頷首,說道:「太常有何所議?」
「啟稟陛下,上丞相文政武功,赫赫於世,今若追諡,臣當以為應上雙諡,其首諡當表其德,後諡當贊其功。據諡法所解,首諡可為烈、忠、正。烈者,有功安民,秉德遵業;忠者,危身奉上,竭盡忠心;正者,內外賓服,昭功平民。」
「後諡可為文、武,此乃上等之諡。文者,經緯天地,慈惠愛民;武者,剛強理直,克定禍亂。此乃臣等所思,望陛下采納一二,以為追諡。」
劉禪沒有絲毫猶豫,說道:「丞相武功赫赫,可比韓信、白起,非武不能贊;在朕幼年輔政,不貪權勢,克己奉公,亦如子牙,非忠不能表其德。故雙諡當為忠武,賜其興漢公印綬,諡葛卿為忠武公。願其魂而有靈,嘉茲寵榮。」
「諾!」杜瓊應道。
襄陽人習忠手持笏板,出列稟告說道:「啟稟陛下,臣習忠奏事。」騙
「掌校秘書習忠奏事。」黃門唱名道。
「準!」
「謝陛下!臣聞越王思范蠡之功,鑄金以存其像。自漢興以來,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忠武公德範遐邇,勳蓋季世,其亡以來,百姓悲傷,多於巷祭,戎夷野祀,此非存德念功之舉。臣等以為不如盡順民心,則瀆而無典,建之京師,又逼宗廟。臣愚以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隆中,凡其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廟。以斷私祀,以崇正禮。」
習忠認為諸葛亮
對於大漢有功德,在其病故之後,百姓常在街邊野祭,官吏也無所祭拜。不如順應民心,為諸葛亮建廟。如果建在成都,則是靠近季漢宗廟,不如在隆中立廟。
杜瓊眉頭一皺,出言反對說道:「自周禮起,先王之制,自天子至於官師皆有廟。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居室為後。及秦非笑聖人,蕩滅典禮,務尊君卑臣。於是天子之外,無敢營宗廟者。漢世公卿貴人多建祠堂於墓所,在都邑則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