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摸了下自己脖子,忽然捨不得自己的富貴,亦捨不得剛入宮美若天仙的潘美人。

若自己兵敗身亡,不僅美人沒了,甚至自己也要慘死。在此亂世之中,安穩死去不好嘛?皇帝也當過了,心願也亦完成了,反而不如倘若接受這一切。

累了!

自己先和曹操、劉備交手,再到與曹丕、曹叡、劉禪交手,打了一輩子的仗,自己也太老了,銀髮橫生,不如就好好享受幾年了吧!

即便大漢一統天下,屆時憑藉自己吳王的身份,亦能享受富貴,子孫傳承不絕,又何必去爭一時意氣呢!

孫權越老,也就越保守,越不敢去拼。為何不敢去拼,看襄陽、安豐二戰就知道了,被漢魏捶得滿頭包,現在他的心氣真散了。

孫權腦海裡浮現過許多事,沉吟說道:“子瑜所言有理,不知有何見解?”

諸葛瑾也不敢隨意勸諫,只得含湖地說幾句,說道:“割讓江夏並無不可,固守武昌、柴桑即可。至於後面二事,非臣所能解也!”

頓了頓,諸葛瑾補充道:“漢欲以莫須有治陸遜之罪!”

聞言,孫權拍了一下桉幾,生氣說道:“豈有莫須有之罪,漢人甚是過分!”

此言一出,諸葛瑾反而閉嘴不言,站在下位,聽著孫權的發洩。

孫權見諸葛瑾如此,也嘆了口氣,說道:“劉禪是想毀我吳國,還是隻想殺陸遜?”

諸葛瑾愣了愣,反應過來,說道:“臣不知也!不過臣以為漢主應不會逼人太甚。”

“不會逼人太甚!”孫權抓著鬍鬚,唸叨幾下,小聲問道:“若伯言不小心乘船時,飲酒過多如何?”

“或是可~”諸葛瑾不由瞪大了眼睛,發覺不好應和,含湖說道:“還需分時觀之,畢竟伯言很少飲酒。”

孫權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可讓元遜(諸葛恪)小心看好伯言,免有意外。”

諸葛瑾雙手一緊,果然!孫權不願讓諸葛氏掙脫出這場事件當中。

他可清楚自己兒子秉性,對地位名望有異常的渴望,如果讓諸葛恪介入這件事,基本會成為孫權向陸遜下手的刀。

“子瑜如何?”

孫權面容和藹的看向諸葛瑾,說道:“元遜身有大才,今後可為輔國大臣。屆時漢有諸葛丞相,吳亦有諸葛氏為相,此乃諸葛氏喜事也!”

諸葛瑾心雖有萬般不願,但亦只能拱手,說道:“多謝陛下厚愛犬子,老臣必鞠躬盡瘁!”

孫權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至於為漢主駕車,言我身體老邁,難以下榻,還望漢主憐我老邁,免於車馬辛勞。其間解釋還有勞子瑜再走一趟,向漢主申明此事經過。”

頓了頓,孫權還是想挽救下陸遜,說道:“今後吳國願為大漢臣屬,鞍前馬後。而伯言實乃良將,朕將任其為將,助漢北伐,不知可否?”

孫權只想完成第一條協議,第二條能否再談談,至於為劉禪駕車之事,他實在不想去做,太丟面子了。

如果自己都做下來,那將顏面盡失,自己又何以治吳哉?

“諾!”諸葛瑾很不情願地應下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