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禮聞言,咬著牙拱手說道:“我國並無進取天下之意,唯有限江自保之圖,望貴國曉之。”

說完,殷禮朝著曹芳、曹爽行禮告退。

待殷禮走後,曹爽目光望向眾人,說道:“今吳人請援,諸位以為如何?”

聞言,蔣濟隨即出列一邁,說道:“大將軍,吳人使臣所言不無道理。吳人雖有水戰之利,但蜀有長江上游地利。昔司馬錯曰:‘得蜀既得楚’,此言雖有過之,但不無道理。且蜀兵鋒強盛,我國勉與其相當,我軍如此,吳人亦難擋也。”

“救之,我國若與蜀國角力,吳人當可為我軍之助也。不救,蜀並吳土,將西、南二面攻我,屆時中原將險矣!濟竊以為,宜當救吳,不可不救。”

“且蜀人大軍南下攻吳,南陽、關中守備必然空虛,我軍南下或可復土。即便不能復土,但能救吳,亦是善事。”

夏侯玄亦是認同蔣濟之言,說道:“大將軍,蔣公之言,當是上策。我軍應當南援,復土以圖強也。”

“正是!”應聲者不在少數。

曹爽心中也有意動,說道:“既然如此,不知以誰為將,又從何處進軍,最為恰當。”

“大將軍,濟以為當是太傅司馬公。太傅與蜀人交鋒數次,雖有勝負,但太傅身經百戰。西擒孟達,北征遼東,實乃卻是我大魏名將也。國中諸將或有戰功者不少,但比之太傅皆不如也。”蔣濟推薦道。

言語未罷,司馬懿自知要趁熱打鐵,出聲說道:“大將軍,昔或人言:‘國事危難,恐大吏心有它念。’今良機已現,我等若安坐廟堂,將使疆場騷動,眾心疑惑,是應其說言,當為社稷之大憂也。”

說著,司馬懿朝向曹芳叩首,說道:“陛下、太后,臣懇請領兵出征,南略荊北,以復我大魏疆土。”

司馬懿之語是在陰陽怪氣夏侯玄,當初夏侯玄認為地方上沒有宗室出鎮,今曹魏困難之際會使地方州郡長官心有它念,想要改革此事。然司馬懿認為這是祖宗之法,不可輕變,而且時機未到。引來夏侯玄的不滿,這也讓曹爽產生人想獨掌大權的念頭。

如今司馬懿借用此語來請求出兵,亦是有堵死曹爽、夏侯玄之念。

果然此言一出,曹爽雖不願讓司馬懿出兵,但卻也說不了什麼。

曹芳懵懂,在郭太后的指引下,看向曹爽示意他說話。

曹爽念及同是為國,拱手說道:“臣以為太傅之言可行,既然如此便由太傅領兵出征荊北,救吳復土。”

人群中的何晏見曹爽這般答應,氣得暗自捶拳。這次讓司馬懿出兵得勝,朝廷之中,又怎麼制衡司馬懿。

……

退朝後,何晏直接尋上曹爽,將他拉到角落,著急地說道:“大將軍糊塗啊!我等好不容易讓司馬懿無權理政,今大將軍卻讓司馬懿率大軍南征荊北。若讓司馬懿得勝,敢問大將軍屆時將如何制衡?”

何晏,字平叔,東漢大將軍何進之孫,曹操任司空時,娶其母尹氏,一併收養何晏。何晏少年時才能出眾,娶曹操之女金鄉公主為妻。

曹丕不喜何晏,故其在位時,未被授予官職。曹叡認為何晏虛浮不實,也只授其冗官之職。直到曹爽上位,應有交好之故,提拔以為要職。

曹爽皺著眉頭,說道:“我受先帝委託,領託孤大臣之職。今有復興大魏之機,若不趁機復土救吳,豈不有負爽之本職也。”

何晏跺了跺腳,說道:“大將軍,復土救吳又非司馬懿一人不可。”

曹爽以為何晏是在讓自己出馬,搖頭說道:“國政之事,某尚未理清,讓某出兵作戰,當是為難我也。”

何晏嘆了口氣,低聲說道:“幷州刺史陳泰、太尉滿寵、洛陽留守郭淮、豫州刺史田豫皆可領此任也。大將軍可撥五萬兵與司馬懿,其餘由陳泰、田豫各領數萬兵馬征討蜀人。司馬懿乃我國大將,蜀人必然針對。陳泰、田豫二部當有機……”

曹爽微微頷首,笑道:“平叔(何晏字)此言實乃上策。若非有平叔提醒,恐讓司馬懿得逞。”

“不敢!”何晏佯裝謙虛說道。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