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看得朱然目瞪口呆,如此嫻熟的配合,極其精銳計程車卒,他只有在馬閒軍部分騎卒身上看到,而蜀漢卻有如此大規模的騎兵,不由令人畏懼。

城樓上的漢軍士卒遙見遠處的霍弋所部,發出更加熱烈的歡呼聲,他們知道援軍到了,他們活下來了。

蒲忠又變臉色了,摟著辛洪大笑不已,高呼:“陛下萬歲。”

朱然卻是冷著一張臉,這來援的五千騎扼殺了攻克樊城的希望。但又只能嘆了口氣,讓人通知身在襄陽的孫權,讓其決定接下來的作戰規劃。

……

襄陽,吳軍大寨。

孫權手扶憑几,皺著眉頭,問道:“伯言,今蜀軍援兵騎卒至此,然其大軍不知所在,我軍當撤或戰?”

當聽到朱然稟告的訊息,孫權慫了,想撤軍了。上一次太莽了,導致中了曹叡的計策,損失慘重的安豐之戰的記憶仍在。因此這次他想苟一點,等下次漢魏大戰,在北伐襄陽。

聞言,陸遜頗有些無語,陛下越老越膽小,早些年還敢迎難而上,這些年這就慫了。

不過陸遜自當是沒聽出孫權的意思,反而鼓勵說道:“陛下,韓安國曰:‘強弩之末,不能入魯縞;衝風之衰,不能起毛羽。’今蜀軍勞兵遠征一年,已為弩末風衰之勢,我軍當士卒精力充沛,當可勝之。”

“昔夷陵之戰,劉備領精兵數萬,突入百里,兵至夷陵。臣據守不出,疲師消氣,方以火攻破之。今我大吳兵有十萬之眾,據守漢水之南,以舟師困襄,當可一戰。”

“若此時撤軍,蜀重固襄樊二城,日後我軍北上,破之難也。且若無襄陽守之,我軍北闢數百里之地,無險可守,屆時唯守江陵,前功盡棄也。故臣以為我軍當對壘蜀軍,避戰不出,困降襄陽。”

陸遜微微拱手,對著孫權沉聲說道:“我大吳若有襄陽,以此城可遏蜀人兵鋒,北伐南陽甚易也!望陛下三思而後行。”

諸葛亮常年領兵作戰,相比早些年,他的用兵更加老練。在廟算之時,心理層面上就猜中了陸遜肯定不想撤軍,定會慫恿孫權強行作戰的想法。

其實不能猜測而出,如今的襄陽城是防守最虛弱的狀態,撤軍反而是不明智的選擇。而且的話,諸葛亮也猜中陸遜真正攻略的目標,因此才大膽派遣霍弋率領騎兵救援,保住樊城。

孫權見陸遜作戰心切,他也捨不得攻克的襄陽郡諸縣。同時他也知道這次不乘著襄陽城初歸大漢,城內人心浮動之際,舉兵攻下。待他率兵撤軍以後,恐下次就再難攻破襄陽城了。

陸遜見孫權沉思難定,拱手繼續進言道:“陛下,我軍破荊州,殺關羽,敗劉備,故我等與蜀人有血海之仇。今若不牽制蜀人,反而放任不顧,其若一統天下,我大吳國祚難存也。”

捋著鬍鬚,孫權定下決心,說道:“既然如此,便從伯言之言,與蜀軍對壘,儘可能降服襄陽回師。”

“諾!”

陸遜長呼了口氣,以他的目光如何不知道蜀人有定鼎天下的傾向。如果讓蜀人攻取南陽,又襄樊二城為屏障,他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出兵中原。而東吳北伐就要破襄陽城,根本難以威脅到蜀人腹部。

若有蜀人一統中原,屆時南下滅吳,以自己與蜀漢的仇恨,他們肯定不是不會放過自己。

而且自己慫恿孫權背盟蜀漢,如果不能為東吳取利,孫權日後必然會埋怨自己。因此不僅為了大吳,也為自己及陸氏老小,也要儘可能攻下襄陽,從而牽制至蜀漢,保持天下三分的格局。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