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妻之恨,我當緩緩報之!

……

正在府中安睡的廖立,忽然被門外的敲門聲吵醒。

未待其開口,諸葛喬推門而入,將衣架上的衣物扔到榻上,著急說道:“廖兄,速走!孫權背盟,將與魏合,欲殺我等,以為禮也。”

睡意朦朧的廖立被諸葛喬的話,瞬間驚醒,穿上鞋子,隨便套件外袍,問道:“伯松如何知曉?”

諸葛喬拉著廖立踉蹌出門,解釋說道:“我三弟諸葛融特來暗中報之,今孫權調兵而來,還未封鎖城池。當乘馬速走,潛逃入荊州,以尋入國之路。”

冷風撲面的廖立也清醒了,拉著欲走向馬廄的諸葛喬,說道:“伯松,如今孫權背盟,我等必須將此資訊送至南陽大軍之中,當讓陛下戒備。今走陸路恐難行也,還需走水路。今當趁孫權還未封鎖舟舸,當速向西行,在北上漢水歸軍。”

“伯松,可有舟舸否?”

“今無船如何能……?”諸葛喬正欲脫口而出之時,勐然想起自己生父叮囑的那番話。

諸葛喬拽著廖立的手,趕忙說道:“城東燕雀湖,有舟舸可行。”

說話間,遠處火光沖天,前來抓捕廖立等人的兵馬即將抵達。

“好,速走。”

二人也顧不上使團其他人,翻牆進入街道,身影隱入黑夜當中。

諸葛喬憑藉著自己對建業的熟悉,又幸得二人皆出生南方水鄉,水性頗好,從無人看守處遊過水門,進入城東燕雀湖。

兩人溼漉漉的一身爬上岸時,只見蘆葦蕩中懸掛著一頂明亮的燈籠,好似黑夜中的一盞明燈,引人前行。

諸葛喬見狀大喜,果然自己的生父諸葛瑾沒忽悠自己。

行走之際,回頭瞭望建業城樓,只見城門上上眾多甲士穿行,火把明亮,建業已然戒備起來。

諸葛喬剝開蘆葦,往燈光方向走去。仔細一看,那艘舟舸上有自己熟悉的一戶僕人正等待自己。此戶人家侍從諸葛瑾多年,父為啞,母為瘸,兒子健壯。

諸葛喬揮了揮手,招呼了他們,領著廖立上船。

健壯的兒子解開繩子,其父揚起小帆,順著河水流入長江。

廖立站立船頭,披著一件麻衣,望著建業,思緒悠長。

諸葛喬捧著一盞熱茶,走步而來,說道:“廖兄有何所思?今吳倉促入南陽,其中頗是怪異。”

廖立想起孫權向自己的索要的襄陽郡,搖頭苦笑說道:“若立猜測無誤,魏人必割襄陽郡與吳人,方能讓吳人背盟,以擊我軍。”

說著,廖立想著之後的局勢,說道:“今我大漢與兩國交戰,禍福未知,吳人北上,魏人南下。幸武關在我大漢手中,要不然吳人舟師斷絕漢水,我大漢將無路可歸也。”

諸葛喬嘆了口氣,說道:“三國入局,攪亂戰事,風起荊北。難也!難也!”

“禍之福之所倚,福之禍之所伏。”

一道感慨之聲,留於江面之上。

《漢紀·蔣費董廖呂傳》:建興十六年,中祖舉大軍入南陽,克武關,下宛城,勢如破竹。命立訪吳,說孫權引兵叩江淮,以分曹叡之兵。曹叡為之驚恐,遣司馬師入吳,以說孫權。時漢兵鋒懾人,孫權憚之,遂與魏合,立倉促而逃,北報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