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虛晃(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不救?”李單遲疑問道。
“派斥候向北搜尋,若是遇見元校尉所部,告訴他敵軍在前,令其迅速回軍,以免遇見敵人大部。”鄧艾吩咐道。
“諾!”
……
五月二十八日,遼水。
司馬懿伏桉看著遼東輿圖,一臉思索之色,隱晦間暗含苦惱之情。
自司馬懿四月抵達遼東以來,公孫淵果然彷照此前據魏之策,向孫權求援,讓他騷擾曹魏。又派遣卑衍、楊祚領兵數萬,在遼遂一帶修繕了圍墊長達二十餘里,防止魏軍過河。
未過多久,他就收到了孫權忽悠的書信。書信上言,司馬懿很厲害,讓他多小心,自己派遣的軍隊正在路上。
公孫淵相信了,讓卑衍、楊祚出戰。卻被司馬懿派遣軍士渡河作戰,小勝二將。公孫淵不太敢打,讓經歷敗績的卑衍、楊祚二人堅守壘營不出,欲耗盡魏軍糧草,待司馬懿撤軍。
不過此非現在司馬懿的苦惱所在,其苦惱在於蜀軍進攻南陽的訊息,以他對南陽的佈防瞭解,大機率難以守住蜀人進攻。曹叡雖沒有讓自己撤軍,但遣書信含義卻是告訴自己能打早點打,不能打就撤。
司馬懿敲了敲輿圖,還是用他老對手諸葛亮的招數,聲東擊西之策。諸葛亮數次北伐,基本都用聲東擊西,熟練的讓自己害怕,如今自己也要讓遼人嚐嚐聲東擊西之策。
“毌丘將軍何在?”司馬懿喊道。
“末將在!”
“上前。”司馬懿指著輿圖,對著毌丘儉,說道:“將軍領本部向遼水下游移軍,廣樹旗幟,羊裝中軍主力在你部,替某吸引卑衍、楊祚二人。某率精銳主力向遼水上游前行,繞過遼澤,渡過遼水,直撲襄平。屆時將軍在渡過遼水,與我主力匯合,共破襄平城。”
毌丘儉看著輿圖,怎麼感覺此戰術這麼的熟悉,這不就是西蜀賊相諸葛亮的成名招數聲東擊西嘛?
毌丘儉遲疑半晌,說道:“大將軍渡過遼水後,為何不與儉夾擊卑衍、楊祚二人,反而直取襄平呢?卑衍、楊祚在我軍之後,與我軍不利也。”
司馬懿捋著鬍鬚,笑道:“卑衍、楊祚二賊堅營高壘,欲以待我軍糧盡而退。渡河攻其所部,乃正中其計。故後漢末年,王邑便是困於昆陽之下,致使新莽亡國。古人有曰,敵雖高壘,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
“卑衍、楊祚所部,乃賊大軍主力所在,故其巢穴襄平必空虛也。我直指襄平,公孫淵畏懼,必使卑衍、楊祚二賊回師救援。屆時我軍必然能與其陣戰,破其軍易矣。”
毌丘儉瞥了眼司馬懿,這不就是蜀漢攻關中那一招,攻其必救之所。心雖有他想,但毌丘儉還是領下軍令。
毌丘儉對司馬懿使用蜀賊諸葛亮喜歡的聲東擊西之計,並無反感。畢竟兵法沒有專利,誰都能用。不過能用是一回事,能用成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根據司馬懿剛剛推算的言語,毌丘儉也是對他頗是欽佩,他把遼東諸將的心理活動都算到了。
只是他好奇的是,為什麼司馬懿打遼東計策百出,而遇見西蜀賊相葛亮只能避戰不出了。
待毌丘儉退下後,司馬懿滿意地點了點頭。在他眼裡,三國諸將之中,唯有諸葛亮比自己用兵強,其他人不過爾爾罷了。
東吳陸遜?不過是守家之犬而已。
開疆拓土,還是要看自己和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