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響後,亭外絲竹之聲響起,亭內觥籌交錯。

孫權跪坐榻上,挺直腰背,遮掩了下半身短的缺點,將其魁梧之姿更加凸顯出來。

孫權舉起酒樽,笑著說道:“今日之宴,乃為慶賀大漢奪取秦、隴二州痛擊逆魏。望請諸位暢飲!”

“吳主請,諸卿請!”

孫權豪爽地舉起酒樽,一飲而下,酒水微溼鬍鬚,追憶說道:“昔日曹操舉八十之眾南下吳楚,朕與玄德公聯手於赤壁大破曹賊,遂得天下三分。彼時玄德公意氣風發,與朕會盟江東,定下抗曹之盟,貴國取益州,朕取交州。”

說著,孫權臉上露出一絲回憶夾著傷感之情,說道。

“可惜佳人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朕於江東聞之,淚水沾襟,為之傷感。長公主(孫夫人)聽聞,哀痛欲絕,多欲投江,尋玄德公而去。今日得見漢主,朕為玄德公而喜。貴國得明主,玄德公後繼有人,朕不孤也!”

聽著孫權冠冕堂皇的言語,劉禪心中暗罵。老劉駕崩,除了曹丕恐怕就屬你最高興,估計聽聞時,在武昌唱歌蹦迪都不一定,還淚水沾襟。

至於孫夫人可別扯了,在荊州嫌棄死老劉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富家姑娘,怎麼會心甘情願地和五十幾歲的老頭子在一起。

在荊州之時,天天刁蠻跋扈,不守法度。老劉入她屋內,上百名侍婢手持兵刃,以至於老劉每次進入她的房間,心中惶恐不安,要知道老劉可是打了幾十年仗的人。最後,老劉不得已在孱陵築城給孫夫人單獨居住,還讓趙雲監管。

諸葛亮為此還說過,老劉在公安之時,北畏曹操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兩難。

劉禪心中冷笑一聲,傷感說道:“先帝威儀,朕常常追思。先帝常教導於朕,生子當如吳主也!讓朕多以吳主為樣,與吳主親和,無廢前人之業。又囑朕與吳共興天下,北克逆魏,還天下安寧。”

說著,劉禪擠出淚水,用衣裳微微擦拭,傷感說道:“可惜孫夫人剛烈,隨先帝同棄世,恨朕不能報養育之恩。若有失禮,望諸位莫怪!”

此言一出,孫權的臉色驟然冷了下來。先前自己言語中以輩分欺壓劉禪,而劉禪以生子當如自己之言,將他與自己拉到同一個輩分。最後還把在世的孫夫人說成已經去世了。

諸葛瑾暗叫不好,低語喚道:“漢主,長公主並未離世。”

“啊!”劉禪驚撥出聲,問道:“葛公,可當真?”

“當真!”諸葛瑾疑惑答道。

劉禪拍腿嘆息,接著面露慶幸之色,朝著孫權拱手致歉,說道:“吳主,朕一時不察,胡亂言語,望吳主勿怪。孫夫人在世,實乃大幸也!”

“哦!”孫權疑惑問道:“莫非其中有誤?”

劉禪微微頷首,緩緩說道:“其中誤解頗深,先帝駕崩之時,朕聞吳人商賈言,孫夫人剛烈,隨先帝投江而棄世。朕一時不察,以此當真。今聞孫夫人在世,實感歡喜。若吳主允諾,朕願接孫夫人入漢,授以尊號,以母待之。”

孫權勉強一笑,自家妹子現在江東好不快活,怎麼會願意入漢,給劉備守寡。

孫權尋了一個藉口,說道:“長公主久病於榻,難以遠行,恐難入漢,多謝漢主好意。”

——

①《獻帝春秋》“紫髯(紫髯象徵武官威風凜凜,非指顏色)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