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轉身眺望滾滾而逝的長江水,問道:“吳主到何處了,吳人可有通報?”

“啟稟陛下,吳主已至西陵三日有餘,以待陛下告知會盟之地。”陳到說道。

劉禪有些驚訝,沒想到孫權會提前到這麼久,這態度倒是少見,不似大漢過錯,而是他為過錯方,這倒是有些奇怪。

劉禪目光落到鄧芝與廖立身上,問道:“伯苗、公淵常出使東吳,曉知吳主為人性格。不知你二人以為吳主此舉意欲何為?”

二人聞言撫須沉吟良久,鄧芝說道:“臣以為吳主年少之事可觀吳主為人。”

“何事?”

“臣出使江東之時,聞吳主與已故吳大司馬呂範君臣趣事。吳主出任陽羨縣長前,時呂範掌江東財政,吳主年少貪玩好樂,開支用度常有不足,故常私下尋呂範,望其調撥錢糧,但是呂範從不允諾,而是稟報於孫討逆(孫策)後,再允諾吳主。”

“後吳主出任陽羨縣長時,命功曹周谷掌陽羨縣錢財賬目,吳主常私取縣內錢財以供私用,孫討逆不能知也!待吳主繼任孫討逆之位,時風雨飄搖,卻將功曹周谷罷免,而重用呂範。”

鄧芝撫須侃侃而談,論述自己之見,說道。

“故臣以為,吳主此人亦正亦邪,私慾貪玩,甚是驕縱,但卻有自知之明,掌大事之時,能克私慾,知人善任。以此觀之,吳主本性非恭謙,今有如此之為,恐是有求於我大漢。”

劉禪微微頷首,此穿越以來,自己設身處地去思量兩個對手的性格。因此對於孫權的性格還是頗有了解,正如鄧芝所說的一般,孫權的性格亦正亦邪。

但若實際分析的話,孫權的本性確實如此。稱帝之前,因江東常在風雨飄搖之中,故能剋制私慾,銳意進取,善聽諫言,開疆拓土,忍常人不能忍。

而到稱帝之後,也就是這些年,隨著大局已定, 可以發現孫權的所作所為越發的怠惰,漸漸失去禮賢下士之風。到了晚年更加嚴重,引發兩宮之爭,大肆殺戮國內官吏,令人膽寒。

現在明明是大漢做對不起的事,而孫權卻行退讓之舉,如果孫權心裡沒有貓膩,恐怕這才是奇怪之地。

至於劉禪自己的性格自己也清楚,共情能力強,前世自己也是平民百姓,見不得百姓疾苦。加上大漢的朝局問題,平時所作所為也是多有剋制自己的慾望。

畢竟誰願意去種田,宮裡的小姐姐那麼多不香嘛!不都是因為肩上的責任感,不得已為之。所以劉禪也能理解孫權為人,加上權利的問題,使孫權的性格暴露無遺。

劉禪沉吟少許,吩咐說道:“明日有勞文偉出使東吳,敲定會盟之地。叔至與子祭(傅肜),你二人相互配合,安排會盟護衛將士,廣佈斥候以防吳人行不軌之事。”

“諾!”眾人應道。

為您提供大神周府的三國:漢中祖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二百五十五章孫權其人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