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忠臣(第1/2頁)
章節報錯
是夜,曹叡側躺在榻上,手裡看著關中輿圖,滿臉憂愁。他已經不知接下來如何迎戰蜀軍了,除非自己能再變出幾萬大軍支援前線。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大魏已經難以抽調有經驗計程車卒了。
目前大魏集結在關中的兵力可是集結了冀、司、兗等幾州兵力,如果再輸一場,曹魏將徹底被打斷骨頭了,沒有十幾年回不了血。
陳倉之戰三萬人被俘虜,僅萬人逃回;信嶺之戰折損萬人,三萬餘人歸營。前前後後曹魏至少在關中折了五萬多人,這可不是小數目。其中還有大量的輜重、糧草、甲胃、兵刃,沒有這些物資,即使有人也打不了仗。
就在曹叡思索之際,門外親衛稟告道:“陛下,大將軍及諸將軍於外求見。”
“宣!”
曹叡收起由巾帛製作而成的關中輿圖,平靜心情說道。
“諾!”
司馬懿等人,聞聲而入,入屋輕走幾步,跪地呼道:“臣司馬懿、衛臻拜見陛下,願陛下長樂未央,永受嘉福。”
曹叡挺直腰板,憑空虛扶,說道:“朕腿有箭傷,不便起床,諸卿起身即可。”
“謝陛下!”眾人應道。
司馬懿站起身子,輕撫衣袖,其餘文武各列位左右,等候曹叡的吩咐。
曹叡打量著居首位的司馬懿,只見他風塵僕僕,年近六旬的他,鬢角早有白髮,一臉疲倦之色。可見近日以來發生的戰事對他而言,施加了很大的壓力。
環視眾人一圈,曹叡開口問道:“大將軍為關中都督,又久與諸葛亮對敵。以卿之見,當今戰事我軍應如何對之?”
司馬懿沉默良久,張了張乾裂的嘴唇說道:“啟稟陛下,今我軍精銳將士多有折損,輜重遺失無數,恐難以與蜀人爭鋒,不如撤軍關東。待日後休養生息,再與蜀人爭奪關中。”
曹叡心有不甘的問道:“大將軍除此之外,別無他法?莫非關中不可守乎?”
司馬懿低垂眼眸,拱手說道:“渭水南北皆被蜀人所佔,黃權逼近長安,唯有灃水、澇水可為阻擋。但渭北自姬水之後,便無險阻,唯有長安之後涇水可為險。長安兩面受敵,我軍恐難以應敵。”
“至於關中守備而言,我軍糧草輜重多有遺失,十萬大軍輜重物資需要關東調配。但今春耕將至,百姓既為兵,又為役,春耕將無人可為之?”司馬懿說道。
目前關中局勢發展到現在,擺在曹叡面前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魏軍的糧草與輜重不夠了。如果要繼續打仗,需要繼續調配關東百姓作為徭役,轉運輜重以及糧草。
關東將物資送到關中來,雖然有黃河,但是三門峽那一段,太過險要,對於漕運來說,甚是困難。
從河東來看,雖然有汾水入黃河轉運物資方便。但是就這場戰爭而言,河東郡出力最多,不僅是發士卒,還出徭役,供給糧草。即便河東郡甚是富裕,但再厚的底子也會被拖垮的。
曹叡沉吟半響,問道:“當初于禁被關羽所淹,武皇帝欲為此而遷都,卿言不可遷。獻策與武皇帝,令孫權為外力,使其擊關羽,遂解樊城之圍。今雖敗於西蜀,但我國大軍將士猶在,為何言退守之事。”
司馬懿苦笑一聲,說道:“陛下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關羽雖勇,但襄陽、樊城未克。雖折損于禁三萬餘人,但國家實力猶在。今時不同往日,我軍於隴右、伐蜀、涼州三戰皆敗,將士損失慘重,致使天下震盪。”
“陛下以中軍折損,調天下精銳軍士補充,又遣關東士卒入關中以抵禦西蜀。荊州、兗州、幷州空虛,始有孫權入犯,攻克江夏。如今陛下傾中軍之力入關中,以戰西蜀,洛陽無兵也。今又損五、六萬士卒,將盡大敗,中原恐有不安。”
司馬懿分析三國局勢,侃侃而談說道:“孫權聞此戰果,知曉中原空虛,又豈會舍易而求難,西攻西蜀否?西蜀有永安為險,山道連綿,孫權得此地,如同雞肋,又豈會毀吳蜀合盟,以近我大魏乎?”
司馬懿又說出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曹魏戰敗後,兵力空虛。四周的敵人將會如同餓虎撲食一樣,圍攏上來吞食曹魏的領土。如今曹魏的敵人可不只是蜀漢,還有東吳、遼東公孫氏、鮮卑軻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