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待發(第1/2頁)
章節報錯
黃權所持的符節可以追溯到老劉病逝之時,命其為託孤大臣,鎮守江州時所持。後隨軍北伐,為了鎮守隴右,黃權亦持節鎮守一方,以軍法來威赫初定的隴右。
除此之外,黃權率軍出征,即便攜帶符節都很少使用。但這不代表他不會使用符節,而是他會挑選需要之際使用,如今舉兵大軍圍攻曹叡,則是必須使用假節的時候到了。凡是違背軍令之人,不論官職高低,一併處斬。
畢竟全軍出擊圍攻曹叡大營的想法是很大膽的行為,若不統一軍中將校的想法則是于軍不利。要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山頭、黨派。即使強如諸葛亮這樣的政治強人,都需要團結南陽士人以及荊州人士以為助力。
如今隨著大漢版圖擴大,所屬派系早已經不是巴蜀、荊楚士人之分,而是還加入了涼隴派系。
黃權麾下大軍有兩萬人乃隴右羌、氐、漢士卒,統領者多為邊境太守以及將軍,而這些將軍中又有不同交好之人。巴蜀、元老、荊楚以及內部的個人矛盾,都會影響到黃權的治軍。如作為巴蜀將領在隴右的代表者柳隱,元老將領劉巴,荊楚將領廖化等,這些人私下關係又是不同。
黃權出生巴蜀,治軍天性上會習慣用柳隱等人,不過亦不說遠離荊楚士人,只不過會在某些事上的天然偏向,如同前陣讓柳隱打頭作戰般。
至於元老派系將領劉巴治下的軍隊,隨著他戰死,分於柳隱、霍弋等人手上,由他們暫時統領。
吳懿麾下不用說,其統率計程車卒不隸屬於黃權,只是此次作戰之時,吳懿大軍聽命於黃權而已。
因此黃權面對這奮力一戰,必需祭出符節以來治軍,團結眾人的思想。聽鼓聲只可進,無鳴金不可退也。
木柴在噼裡啪啦地燃燒著,眾人站在火堆旁等候黃權的吩咐。
黃權持著符節,環視眾人,沉聲說道:“兵分三路,襲而攻營,但眾將需明悉一則。此戰事關關中分屬,天子在北而望我軍勝負,故此戰所有將士,必要全力以赴,不可有懈怠之情。你等知否?”
眾人神色一凜,應道:“諾!”
黃權持節踱步,說道:“我軍既然出擊,決定兵分三路,不知誰敢正面應敵,迎戰魏軍主力。”
吳懿當仁不讓地站了出來,拱手說道:“懿既為大漢外戚,又為軍中官職僅次於將軍者,理當承此重任。”
柳隱摸了下臉龐上的箭痕,請戰說道:“啟稟車騎將軍,隱從軍二十餘載,雖難擔大將之名,但卻有勇力。今卻他人所疑,隱請命為關中都督先鋒,以破敵營。”
黃權點了點頭,表示滿意,說道:“可,權亦居中軍,隨關中都督奮戰。”
吳懿微微蹙眉,說道:“車騎將軍既為軍中大帥,豈可深入前線,應居後軍之中,等我前部訊號。”
黃權搖了搖頭,言辭堅決地說道:“如君所言,將軍既為大漢外戚,又為軍中高官,當奮勇上前。而權乃先帝所命託孤大臣,蒙受皇恩厚重,理應報之於先帝,而忠於陛下也。故此戰沒有後軍,全軍壓上,我與中軍共進同退而已。”
此話一出,吳懿閉上嘴巴不再進言,而其餘諸將面對主帥如此舉動,下意識地挺直腰身。
“左右二面,誰敢領軍破之?”黃權看向眾人說道。
向煜揉搓了下指上天子所賞賜的玉韘,然後站了出來,拱手說道:“啟稟車騎將軍,今雖不知敵營寨佈置如何,但都有一面而接曠野。煜今乃統天子親軍,又奉陛下之命率軍相助將軍,在下願率騎卒衝陣潰敵。”
向煜意圖很簡單,他想率騎卒直接衝擊敵營,以幫助大軍開啟局面。而且曹叡不管是靠河紮營,還是依山紮營,都有一個側面是方便騎卒衝擊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