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出兵(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曹叡沉默半響,問道:“蜀軍士卒多寡及精銳如何?”
杜襲捋著鬍鬚,緩緩說道:“蜀軍士卒有歸鄉者,其數少於我,不過鬥士卻多於我。”
曹叡面露困惑,問道:“此為何也?我軍中軍盡出,乃我國橫掃天下之精銳所在也。”
“啟稟陛下,蜀軍連戰連捷,劉禪勞軍,使將士還鄉解思鄉之情。而我軍士卒有敗軍之事,困於思鄉之念,又有疫病所害,故我軍士卒雖精且眾,但其奮戰者不如蜀軍多也。”杜襲回答道。
杜襲另外沒有說的一點,那就是‘還於舊都’這個口號對蜀軍將帥的激勵作用。
曹叡臉色愈加不太好看,問道:“卿訪蜀軍,所得僅此?”
杜襲見狀,隨即拱手說道:“啟稟陛下,此前乃臣所言乃蜀軍之利也,今將言蜀軍之弊也!”
“其一、臣察蜀軍營寨,營中木柴多積,巴蜀將士懼怕嚴寒。故蜀軍將士雖有大志,但難展勇氣。或如衛公(衛振)所言,唯有魏延、黃權麾下二、三萬人可以一戰,巴蜀精銳將士難展其能。因此諸葛亮將此二部屯於前陣,以御我軍。”
杜襲挺直腰板,面對眾人侃侃而談,說道。
“其二、諸葛亮使巴蜀士卒歸鄉,輪換休整,先批已歸軍,次批已離軍。雖然不知其數,但臣以為其數應不在一、二萬人之下,我軍眾於敵軍也。是故臣以為,我軍雖鬥士少於蜀軍,但精銳、人數皆多於敵,可當一戰。”
曹叡沉吟少許,問道:“卿既言我軍鬥士少也,朕若親臨前線,分錢財以賞將士,不知可否一戰?”
此言一出,在場文武面面相覷,衛臻拱手出列勸道:“陛下乃萬乘之尊,親臨戰場雖可勵將士軍心,但恐刀劍無眼,有傷陛下之體。西蜀雖昌逆,但我軍將士足以當之,陛下又何需親身涉險!”
曹叡站起身子,沉聲說道:“朕若不過河,安居後方,軍心豈能振奮,又如何能威懾賊人士氣。況且敵寡我眾,夏侯霸屯渭南以扼其勢,郭淮駐武功以為前軍,又有諸將軍護我身前,又何可畏?”
頓了頓,曹叡按劍踱步說道:“昔武皇帝於官渡破敵,方有一統北方之機;文皇帝雖屢次南伐不得其功,但亦有威懾吳賊,安定青徐之舉;朕僥繼大統,又豈能不慕武皇帝之風。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曹爽挺著大肚子,一臉興奮地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可也。昔武皇帝於關中大破馬超,遂安西北。今陛下若能彷武皇帝擊破蜀軍,重創賊人,我軍則可進取涼雍,光復西北。”
曹叡滿意地看了眼曹爽,又轉頭看向沉默的司馬懿,問道:“不知大將軍以為如何?”
司馬懿沉吟少許,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武衛將軍所言不無道理。若能趁蜀軍大部將士畏寒之機將其重創,即便難以進取涼隴,亦可逼退蜀軍,不過不可小覷蜀軍,我軍謀劃應慎之又慎。”
(晚上還有一更)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