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黃權捋著鬍鬚,說道:“陛下初至大軍有所不知。據子均公文所言,孫權已從襄陽撤軍,屯住江夏。逆魏南征大軍或將要趕赴關中,以救援陳倉。”

劉禪微微蹙眉,說道:“那豈不是司馬懿麾下大軍兵力豈不是超過我軍。”

“正是,敵雖眾,但不如我軍精銳,故不足以懼之。屆時我軍與賊軍將有一戰,臣以為此或乃破賊良機。”黃權分析說道。

劉禪當聽聞破賊良機四字,不由精神一振,問道:“朕聞卿言,以為此乃破賊良機,不知機在何處?”

黃權沉吟少許,說道:“不知陛下可聞長平之戰?”

“頗有了解。”劉禪答道。

長平之戰,乃是戰國秦趙之間於上黨一帶發生的戰役。人們研究此戰,對詳細內容知之不多,更多喜歡談論紙上談兵的趙括。

實際上這場戰役,將白起y以及秦國高層的能力展現得淋漓盡致。與之對比明顯的則是趙國高層的無能。

很多人以為長平之戰發生時間有三年,更對從秦趙二國糧草供給上著手進行分析,但實際上長平之戰發生不過半年。前三年是秦國隱忍從外交以及戰略地理上對趙國的孤立。

從四月開戰算起,廉頗於當年7月退到丹水防線堅守不出,當月就被趙括替換,趙括最遲8月全軍出擊,其實也就四個月時間。

實際上以當時的戰局來看,廉頗已識破秦國的計策,其實已經將趙軍已立於不敗之地,戰場的主動權也已轉到趙軍手上。如果廉頗一直在任,秦軍終將無隙可乘。

但可惜無能的趙國高層無能上頭,替換廉頗,換上趙括。面對此舉,秦國暗中替換主將王齕,委任白起。白起羊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派遣騎兵長途奔襲繞後,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獲得戰爭的勝利。

長平之戰,簡而言之就是一場切割戰場的圍殲戰。

而與目前的關中之戰頗有相似之處,司馬懿如同廉頗般堅守不出,直到近日孫權兵敗,魏郡增援關中。加上陳倉被圍許久,致使司馬懿不得不救援。一旦救援,漢魏之間必然就發生戰爭,至於如何操作便是看雙方將領的能力了。

黃權頗有深意地說道:“陳倉對於逆魏而言,需將救之,如何營救,便是重中之重。”

聞言,劉禪看向黃權,好奇問道:“黃卿可是策對敵,不知可否說之?”

黃權笑著搖了搖頭,說道:“陛下不急,今時機未至。臣如今略有破敵之策,還需讓臣好好謀劃一番。”

劉禪狐疑地看了眼黃權,見他不願說,也不好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