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今欲亡國?(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太和四年起,曹魏似乎又進入黴運籠罩的時刻。
且不言大司馬曹真征討西蜀不利,光曹魏高層病故者就要數人。歲前進諫國家大計的吳質於九月病故,勞苦功高的太傅鍾繇也在四月病故。
不僅如此,六月曹叡祖母卞太后病逝,曹叡披麻戴孝,領百官致祭送葬。
接著到七月,曹叡外祖母張氏也病故,雖按禮儀而言,天子無須為外祖母服喪,但曹叡不顧眾人反對,披麻戴孝親自參加了外祖母的葬禮,並命朝中文武百官全部陪同致祭送葬。
至親及重臣的陸續病故,讓這位年輕的大魏天子心靈漸漸麻木,似乎已經習慣了病逝的訊息。
今日,大魏天子朝議之時,又聽臣子稟告大司農梁習病逝,並沒有過多的傷感,反而被梁習家無餘財,住所貧寒而感到驚歎。
曹叡看著階下眾臣,感慨說道:“大司農家無餘財,實當表之,詔其子嗣侯爵位。”
相比於季漢的勤儉,曹魏奢靡之風嚴重。
大漢天子劉禪帶頭于田中耕種,常常出現,卻對住處要求不高;後宮嬪妃不到十人,也皆織錦補貼國用,裙不拖地。
天子如此,手下重臣幾乎也是如此,身為上丞相的諸葛亮家無餘財,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董允、費禕、鄧芝、呂乂等人幾乎個個廉潔,家無餘財。
因此在大漢現在似乎有一個莫不成文的規定,想要身居官位,首先你要廉潔,或者至少表面上如此。
而曹魏似乎處在一個反面,曹叡貴公子出生,用度奢靡,後宮婦人數千人,大興宮殿。如此以來,又怎麼能要求手下廉潔呢!自然對家無餘財的大司農梁習感到驚訝。
得到曹叡指示的甄像,微整衣袖,出列說道:“啟稟陛下,文昭皇后(甄宓)所在陵墓地勢過低,今夏河水四溢,有淹沒文昭皇后陵墓之跡象。與禮不合,臣請命將文昭皇后重修陵墓。”
曹叡面露傷感,說道:“此乃朕之過也,朕以為可為文昭皇后重修陵墓,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聞言,眾人大眼瞪小眼,還能怎麼說。文昭皇后甄宓是曹叡的母親,母親陵墓被黃河差點淹了,作為兒子的給母后重修陵墓,臣子又怎麼勸諫。
半響後,陳群輕嘆口氣,手持笏板,出列說道:“臣以為可行,只是如今西有蜀寇,南有吳、楚,國家又受水災,歲以兇飢,關中大飢。望陛下量力而行。”
曹叡微微頷首,吩咐說道:“詔甄像兼任太尉,持節杖,挑選合適之地,祭告土神,改葬文昭皇后。”
“諾!”甄像應道。
性情剛烈的衛尉辛毗,直接出列開噴,面色嚴肅,沉聲問道:“敢問陛下,今欲亡國否?”
此言一出,整個殿堂鴉雀無聲,所有人震驚地望向辛毗,為官多年,眾人與辛毗也是知之甚多。
辛毗為人性情剛直,凡事秉公而斷。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孫資深得曹叡寵幸,專斷朝政,朝中大臣紛紛投靠。唯有辛毗不肯趨炎附勢,兒子辛敞讓辛毗交好二人,反而讓辛毗呵斥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