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這一稱呼,對於出生在齊地的諸葛亮而言,無疑是一個偉大而又沉重的名字。

姜子牙輔佐周室四朝,歷經文、武、成、康四位君子,受封齊地。其治軍、治政思想,可謂是兵家鼻祖、齊法家創始人,令無數後人景仰。

諸葛亮回神,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開玩笑地說道:“亮輔佐先帝與陛下興復漢室,已是精疲力竭,唯恐託付不效。若再領命輔佐後繼二主,恐力所不及,亮還是歸隱南陽,耕種于山野之間為好。”

徐庶拄著柺杖,仰天大笑,說道:“孔明二十餘載未曾有變,與昔日隆中自比管仲、樂毅之時,恍如昨日。若孔明歸隱隆中,元直自從東海之陲而來,與孔明一同於隆中耕種,彈琴作樂。”

諸葛亮舉起手掌,笑道:“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徐庶迎掌拍上。

兩人雙手握緊,相視一笑,言語自在笑語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徐庶鬆開手掌,看了看四周,低聲說道:“庶還有一事,告知於孔明,關乎伐涼之事。”

諸葛亮探頭側耳,好奇問道:“何事?”

“曹魏大司馬曹真染病,如今帶病理政,處理軍務,再過數日準備提兵至蕭關。”徐庶小聲說道。

諸葛亮雙眼微眯,點了點頭,說道:“多謝元直相告此事,如此厚恩,大漢莫忘。”

徐庶苦笑一聲,說道:“大漢還是相忘最好,庶還要歸隱東海之畔。”

“放心,元直赴漢無人知曉,此事乃是斥候通報。”諸葛亮沉聲說道。

徐庶沉吟半響,問道:“孔明可有對策?”

諸葛亮思索許久,說道:“今大漢已佔高平,曹真又染病在身,亮欲與其對峙,堅守不出,以待涼州平定,或曹真回師養病。”

徐庶微微頷首,放心說道:“孔明之策雖是保守,但卻是上策。今涼州局勢,在漢而不在魏,守之即可,以待其曹魏退兵。”

徐庶朝著諸葛亮拱了拱手,說道:“如此便好,請孔明留步,無需再送,日後你我還有再見之日。”

“元直慢走!”

“孔明留步!”

徐庶拱手後撤幾步,登上馬車,搖搖晃晃東歸。

諸葛亮輕搖羽扇,看著古人遠離,不由嘆息一聲,願再有相見一日!

《漢紀·興漢公世家》:興漢公,諸葛亮也,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

亮率眾定高平,時徐庶歸隱來見。亮與其晝夜相談,論及漢魏治政得失,亮盡言魏政利弊。庶驚曰:“公非管仲、樂毅,乃太公姜尚爾。”時人皆以為然。

嗟乎!伊尹正商湯,姜尚輔武王,孔明佐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