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以靜制動(第2/2頁)
章節報錯
諸葛亮輕笑一聲,說道:“正是,前漢武帝收復河西,初置四郡時,於此處設一城名為麥田城,此城附近有沙坡渡口。故北地郡時常透過此處渡口與關中溝通,可由此處渡過大河。”
說著,諸葛亮嘆了口氣,說道:“可惜後漢將北地郡遷往內地之後,此城基本荒廢,渡口也鮮為人知,若非亮前不久翻閱古籍查詢,也不知此處。”
楊儀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問道:“如今渡口已有,不知上丞相準備何時出兵破敵。”
想通接下來戰略的諸葛亮,心情甚好,打趣說道:“不急,如今我軍剛剛將冬麥收割完畢,讓我軍先與曹真相持一段時間,以觀其動向。”
頓了頓,諸葛亮繼續說道:“同時傳令子均繼續阻擋張郃,消磨耐性,以待敵疲。”
“諾!”記室應道。
楊儀則是有些不明白為何,疑惑問道:“上丞相我軍糧草難以久戰,為何不與曹真先行交戰,若待魏軍援軍支援曹真。屆時曹真兵多於我軍,豈不可惜。”
諸葛亮與潘浚對視一眼,哈哈大笑,解釋說道:“威公,涼州凋敝,難以養兵,是故於烏水高平城附近軍屯。逆魏囤積蕭關道大軍軍糧皆賴烏水河谷、安定軍屯及關中之糧。”
“如今烏水河谷冬麥被割,曹真五、六月軍糧草必然短缺,而我軍軍糧支撐數月卻是無礙。況且有新割青麥滋補軍用,人雖不能食,但馬卻可食。一來一往,一增一減,卻看曹真態度如何?”
其實諸葛亮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希望透過與曹真的對峙,看魏軍接下來的動向,來判斷出魏軍是否真正的處於缺糧狀態。
如果魏軍的糧草情況比大漢的糧草還要糟糕的話,諸葛亮便可佔據戰場主動權。如果魏軍糧草甚好,諸葛亮只能以攻高平城為餌,吸引曹真進攻。
楊儀明顯參透諸葛亮背後深意,恍然大悟地點頭,讚揚說道:“上丞相用兵正合孫子所言:‘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上丞相攻其必救之地,又以靜制動,此用兵之法, 猶如孫吳再世。”
諸葛亮雖沒說什麼,但臉上笑意卻遮掩不住,顯然對戰局的進展十分樂觀。
諸葛亮見天色已晚,擺了擺手,吩咐說道:“天色已晚,諸位先行退下休息,接下數日我軍深挖溝塹,修繕營寨,堅守不出,以觀曹真舉動。”
“諾!”
眾人拱手應下,緩緩出帳,唯有潘浚一人留下。
諸葛亮見潘浚未走,好奇問道:“承明(潘浚字),可還有要事稟告乎?”
潘浚從案上拿過剛剛抄錄的犯事名單,遞過諸葛亮,說道:“上丞相,此乃在下批閱二十仗以上犯事之人名單,並附有罪士受罰原因。上丞相可於睡前簡單翻閱,不必再行重新稽核。”
諸葛亮看著薄薄的巾帛,感慨說道:“大軍事務煩多,幸好有承明相助,為亮減負甚多,可令亮專心思量對敵軍略。”
“此乃在下本分,浚先行告退,望上丞相早日休息。”潘浚拱手應道。
“善!”制大 制梟
1:在西北黃河渡口很多,鸇陰渡口是較好渡口的其中之一,靖遠縣境內古渡口有五個。蘭州(金城郡)渡口也是很多,霍去病出擊匈奴就是從蘭州附近渡口過河。
2中衛市存在黃河九渡,成吉思汗攻打西夏走過,沙坡渡口只是其中較為有名的代表。
(我明天會結合戰況以及渡口,發地形圖)
喜歡三國:漢中祖請大家收藏:(三國:漢中祖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