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七年,八月,成都。

盛夏的成都,因為連續幾日的雷雨,氣溫陡降不少,致使成都涼爽許多。讓怕熱的劉禪,不由為之開心。

宮廷巍峨之中,劉禪在侍女的服侍下,早早起床,洗漱完畢,參加今日的朝會。

眾人正襟危坐,神色肅然,等候劉禪入庭朝議。

半響後,劉禪身著紗制冕服,虎步上階。

待劉禪跪坐龍榻後,眾卿齊齊拜倒行禮。

一番禮儀後,劉禪整理了下衣冠,沉聲說道:“今日諸卿可有奏事乎?”

尚書僕射李福驅步出列,手舉奏疏,應聲道:“啟稟陛下,此乃臣所擬南中種夷侯封賞名單,請陛下查閱。”

黃皓下階,接過奏疏,轉呈於天子。

劉禪拿過奏疏,攤開瀏覽許久,見李福根據不同南中部落強弱,來分發蜀錦,不由有些不悅,將奏疏放到案上。

雖說不悅,但劉禪還是面色如常,問道:“李僕射奏疏裡言,以南中大種夷侯弱強為別,欲皆以蜀錦賞賜,不知諸卿以為如何?”

眾人聞言,便知陛下對李福提議有異議。

蔣琬從人群中出列,手持笏板答道:“啟稟陛下,臣琬以為不妥,有違我大漢蜀錦國策。”

劉禪面色淡然,抬手說道:“蔣卿請言!”

蔣琬微微屈背,說道:“陛下,上丞相所制蜀錦之策,乃是尊崇蜀錦之貴。是故魏、吳兩國士族豪強皆推崇蜀錦之美,偏好蜀錦,以制華服,以示威儀朱棣棣,雍容華貴之色。”

“推至南中大種夷侯亦是如此,蜀錦之精美、雍容,非是南中部落能產。故因以蜀錦之貴,而令南中大種夷侯心慕大漢,歸附大漢,方可為上策也!望陛下明諫。”蔣琬揚聲說道。

劉禪微微點頭,蔣琬確實對諸葛亮制定的蜀錦國策有深入瞭解。蜀錦不只是價格高貴,可補大漢府庫,在南中蜀錦另外一層含義卻是代表的是大漢朝廷。用蜀錦來區分南中部落的忠誠及地位高低,此物最好不過了。

劉禪看向蔣琬,問道:“不知蔣卿之策如何,可否言之?”

蔣琬挺直腰板,拱手應道:“諾!陛下依臣之見,蜀錦賞賜之人,只可為大種部落,而非小種。且亦不可於市中將蜀錦賣於小種部落,使其求而不可得也!”

“如此方可尊大漢蜀錦之貴,可分大種高於小種,大種有尊貴可分,必歸心於我大漢。而小種見狀,自會紛紛歸附,此次南中秩序分立,南中則可安也!”

劉禪沉吟片刻,對蔣琬的建議十分滿意。大漢作為南中的統治者,想讓南中穩定、不斷上繳賦稅,無疑需要拉攏大種夷侯,讓其上繳‘金、銀、丹、漆、耕牛、戰馬’以‘充繼軍資’。

而這些大種夷侯上繳的軍資,最終目的也是希望大漢能夠保護他們在當地的地位。

大漢用蜀錦賞賜,能夠幫助大種夷侯維護自身的地位與威嚴,進而可以更好地替大漢穩定住南中局勢。

畢竟治理蠻夷也只能抓大放小,要不然以南中廣闊的面積來看,大漢根本無暇顧及。

“可!此封賞事宜,便依今日商議所言。孫德與蔣卿再行討論,若無誤屆時定下即可。辛苦孫德了!”劉禪將奏疏重新發回李福手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