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口舌之利(第2/2頁)
章節報錯
廖立瞟了眼諸葛恪,冷笑說道:“葛君需知此一時彼一時,武昌雖地勝,但在下以為其仍用不足之處。”
“吳國可佔據大江以北百餘里之內,皆是因水師精銳。可說是吳國水師可至之地,吳國軍士便越強。是故以此來看,武昌不足之處明也,武昌雖好,但周邊並無大湖,可讓水師馳騁。而且武昌毗鄰魏境,可謂是吳王守邊關。”
“而建業則是不同,巢湖、太湖在建業左右兩側,猶如前出之雙拳,護衛建業。若曹魏全力攻武昌,吳國只能倚仗大江,若曹魏攻打建業,吳王可派出水軍入巢湖和太湖馳騁,曹魏則不能敵也!”
陸冒與諸葛恪面面相覷,沒想到廖立能用軍事方面,將分析兩者優劣分析得明明白白。
此時一人掀簾而入,撫掌而笑,說道:“孤本以為伯苗大才,常問伯苗,大漢之才比肩者如何?其常言,大漢賢人遠勝他者頗多。孤不信,今日一見,果然所言不虛。”
船中眾人聞聲望去,只見此人方頤大口、碧眼紫髯、身材高大,站於門前。
諸葛恪、陸冒、連後面船艙的諸葛瑾、陳震都被驚動,連忙上前跪拜。
孫權豪爽著擺擺手,說道:“無需多禮,孤也是碰巧路過,得知諸位在此接待漢使,特來一會。”
孫權示意眾人落座,撫須笑道:“孤在倉外聞公淵言建業、武昌立都得失,以為頗有見地。看聽公淵言語,似乎尚未吐露完全,不知可否繼續說之?”
廖立收斂張揚的語氣,環視眾人,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孫權停下手中動作,半響後,明白廖立的意思。
廖立看似再說讓孫權富貴還鄉,讓大家知曉孫權稱帝。
實際上意有所指,還鄉者或許不止孫權一人,而是其背後的政治集團整體還鄉。
目前孫權統治東吳的政治核心已經從前期的重用淮泗集團,到中期以江東集團為主、淮泗集團為輔的政治格局變化。
是故想要更好地控制江東集團,則必須將政治中心遷移過去至江東,而建業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擇。
朝廷上,江東士族在孫權手下做官;地方上,士族隱藏人口,控制地方經濟。這些江東士人自然也是不願意離開家鄉為官,長久之下,必然會影響孫權對江東基本盤的治理。
孫權用讚許的目光看向廖立,沒想到初來吳國的廖立,對吳國政治格局掌握得如此清晰,如此透徹。
不過廖立的這番言語,又讓孫權有點不寒而慄……
陳震暗道不好,笑道:“公淵胡言亂語爾,望大王勿怪!”
廖立也有些醒悟,趕忙說道:“陛下出自吳郡之地,立建業為都,最合適不過。正合富貴還鄉之語!”
諸葛父子若有所思,唯有陸冒一臉疑惑,聽信廖立的解釋之語。
“哈哈!公淵之言,正中孤之心也。卿不負荊楚良才之名,可惜不為孤之所用。”孫權惋惜地說道。
廖立捏須一笑,機智答道:“大王何處此言乎?漢、吳二國抵力抗魏,臣在漢抗魏,亦如同在吳抗魏。”
“公淵機敏也!”孫權愈發欣賞廖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