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諸葛瑾使漢(第1/2頁)
章節報錯
東吳黃武七年,五月,盛夏。
石亭之戰過去已經數月,石亭之戰是東吳少有的取勝的大戰,一舉掃除曹魏在江淮地區佈置重兵的陰影。
數月之間,大司馬曹休、豫州刺史賈逵、後將軍朱靈相繼病故,曹魏在江淮元氣大傷,東吳壓力大減。
得益於孟達反叛,司馬懿不得已抽出一個月時間平定東三郡。同時荊州進入冬季,冬季水淺,曹魏水軍大船難行,暫停從荊州伐吳。
緊接著,季漢黃權出兵關中,諸葛亮兵出隴右;張郃率部分荊州士卒,遠赴雍、涼,魏國徹底擱置了伐吳事宜,轉而伐漢。
東吳也徹底擺脫偷襲關羽、吞併荊州造成的副作用。孫權頂住壓力,帶領東吳連年征戰,一次又一次地完成解決外敵。
蜀漢議和交好,曹魏江淮元氣大傷,江東壓力大減。
如此背景之下,外敵消散,內部孫權威望達到頂峰,東吳也逐步完成淮泗軍事集團向江東本地士族化。
孫權志滿躊躇,一心想著劉禪允諾他的稱帝一事,心中瘙癢難耐。
孫權想要稱帝之心,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僅是東吳內部知曉,天下有識之士,都已知曉。
早在曹丕受禪稱帝、老劉稱帝,孫權便有僭意,但因為自己位次尚少,無以威眾,外有強敵在外,不敢多想。
多年之間,孫權瘋狂抑制自己的稱帝野心,同時也因為自己的自身政權存在的合法性大傷腦筋。
曹丕以儒家“禪讓”的方式建國稱帝,又據中原“九州”,已佔據法理與地理上的正統;老劉則打出“興復漢室,換於舊都”的旗幟,宣稱自己於“建安二十六年”繼承大漢國祚,亦佔據名義和血統上的正統。
原本孫權想另闢蹊徑,選擇天命、讖緯之說,宣揚稱帝合法性。
但這一切煩惱便在公元228年消散,劉禪命鄧芝出使東吳,以給予孫權帝位的合法性,慫恿孫權出兵。
武昌城中,吳王孫權與幾名心腹大臣,正開懷聚宴,觀其流露出的情緒,十分愉悅的樣子。
孫權召重臣覲見,設宴款待,外面上是尋歡作樂,而是實際上是討論自己稱帝一事。
孫權羊裝心事重重,似乎口中美味,猶如難以下嚥之物,時不時又唉聲嘆息,以示眾人。
心腹諸葛瑾望了眼孫權,羊裝不解,問道:“莫非今日菜餚不合大王胃口乎?”
此言剛落,孫權見宴中眾人停下快子,望向自己,搖頭鬱悶,說道:“今日菜餚甚是美味。”
“哦!不知大王為何煩惱?”諸葛瑾‘好奇’問道。
孫權嘆息一聲,環視眾人,說道:“孤思蜀漢也!”
朱然放下手中快子,面露疑惑,不解問道:“如今蜀漢奪下七郡之地,以隴右之地,虎視關中,威震天下。蜀漢北伐軍事順利,大王為何因其而心煩?況且蜀漢居於西北,遠離我東吳,有何可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