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望著爐中的跳動的火焰,內心複雜,思慮許久,但沉默許久的他終於還是問道:“不知劉主有何要求?”

鄧芝聽孫權詢問大漢要求,便知其已經心動,接下來不過是商議大漢要求而已。

鄧芝望向看似專心烤火的孫權,低聲道:“大王誤解也,我主不欲求東吳一土一城。”

孫權聽聞後,反而更加遲疑,在他眼裡劉禪以天子之位交換領土的可能性最大,如今卻不求土地,其背後所謀必然更大。

鄧芝似乎看出孫權的心中憂慮,寬慰孫權道:“芝只是言不求東吳之土,但未言不求魏國之土。”

此言一落,孫權面露喜色,用力握住鄧芝右手,說道:“伯苗勿欺孤也。”

鄧芝用左手指向其緊握著右手,開玩笑道:“大王,射虎之力,外臣恐承受不住。”

孫權意識到自己失禮,也隨即誇讚道:“卿乃虎臣,孤若不握緊恐日後不能再與卿之相見。”

言畢,孫權還是將鬆開鄧芝右手。

平靜情緒後,孫權緩緩問道:“不知劉主所求何地?需我東吳出兵相助。”

鄧芝思慮片刻,拱手說道:“上丞相欲北伐關中之地,是故望大王舉兵相助。”

聞聲後,孫權沉吟許久,緩緩說道:“曹魏關中之地,兵力眾多,況且需翻越秦嶺,糧草難以為繼,難也!”

鄧芝見火勢漸小,邊往火爐裡新增柴火,邊笑著說道:“北伐之時,上丞相與衛將軍,我大漢自然會有商議。”

“大王舉兵相助還需努力,我大漢雖允諾給予大王稱帝禮法,但若大王不能對魏取勝,則事難也。自古亂世為帝者,一有禮法;二有威望,是故大王舉兵也是為自己也,只不過我大漢望大王與我等同時舉兵,以共抗曹魏而已。”鄧芝說道。

孫權聽聞後,對著火爐幽幽嘆息道:“曹魏逼孤甚也,荊州、江淮士卒十餘萬之眾,如孤之頭上懸一利劍,若一著不慎便有傾覆之危。況且曹魏連年進犯,吳國早已百姓不堪重負,伯言不久前便進諫,望孤行仁政,孤也命大臣草擬條例之後實施。”

鄧芝分析魏吳邊境形勢,說道:“大王,曹魏江淮之兵不除,則吳國永無寧日。若大王能率精銳之師,北破曹休,則吳國安也。”

孫權點頭贊同,沉吟說道:“是故孤為此,也日夜憂思。”

鄧芝也不追問情況,而是拱手說道:“望大王早日與上丞相書信,共商漢、吳北伐時間。”

孫權點頭允諾,但又笑眯眯地望向鄧芝,說道:“伯苗,若日後天下太平,二帝分治,不亦樂乎!”

鄧芝則是肅然說道:“天無二日,士無二帝,如魏亡之後,大王不識天命歸於誰。君各興其德,臣各盡其忠,將提兵戈,則戰爭方始也。”

孫權拊掌大笑道:“伯苗不欺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