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相對友好的少部分蠻夷首領回禮,大部分首領仇視相待李恢。

羅山部首領冷笑問道:“這不是大漢的庲降都督嗎?邀請我等前來有何事,莫不是要將我等一網打盡?”

其餘部落首領大笑嘲笑,李恢也不動怒,而是以微笑對羅山部首領,恭敬說道:“昆主說笑,如今局勢分明,在下性命皆在諸位首領手上。恢南中人也,如何願意與諸位兵戎相見。”

羅山部首領見李恢如此恭敬,也沒有繼續嘲諷,而是單刀直入問道:“難道將軍請我等前來,就是為了談論此事?”

李恢淡笑道:“昆主莫急,恢請諸位前來是想告訴諸位,恢剛得通報,諸葛亮所領漢軍糧草已盡,正在準備考慮撤軍回成都。”

蠻夷首領面面相覷,不敢相信李恢的話語。羅山部首領沉聲問道:“此言不假?”

“昆主,若是不信可問安兄。”李恢手指安甸。

在座眾人望向安甸,相比於李恢,眾人更相信安甸。畢竟安甸乃是濟火部首領,而且此人在南中以信義聞名,益州郡北邊蠻夷部落或多或少都有受到其照顧,威望甚高。

安甸豪爽笑道:“諸位放心,李兄所言不假,當時我也在場,還是我勸李兄與諸位講和。”

李恢面露傷感之色,拱手說道:“在下背井離鄉十餘年,現如今已至滇池,離家鄉俞元縣不過幾十里地。恢實在不願意再回到北方,因此欲與諸位共謀大事,故以誠相告。”

羅山部首領狐疑地看向李恢,顯然是不相信李恢的話,質問道:“李都督,諸葛亮才剛到越嶲郡,怎麼會這麼快糧草已盡呢?”

李恢環視在座蠻夷首領,手指北伐,緩緩道:“諸葛亮剛剛收到漢中急報,曹魏起兵十萬進攻漢中,諸葛亮不得已之下,以糧草不濟堵塞恢也!”

又拱手禮敬眾人,說道:“我願效仿牂牁謝暹、益州文齊之事(注①)據險固守,以抗漢軍,待曹魏攻下成都,諸位與我封侯有望。”

羅山部首領陷入沉默,以他能力無法判斷出李恢言論是真是假,沉吟半響後,他環視議論紛紛的眾人,說道:“諸位首領意下如何?”

眾人沒有回答,氣氛有些怪異,李恢見狀拱手說道:“恢在外等候訊息,諸位可先行商議不急。”

李恢出帳前眼神示意安甸配合,待李恢出帳後,氣氛緩和,眾人議論紛紛。

其他縣的蠻夷首領,對李恢言論報有懷疑,而來自俞元縣與李氏家族交好的部落首領, 對於李恢這番解釋是信任。

雙方爭執不下,帳中言語激烈,由於缺少權威的叛軍首領(雍闓已亡,孟獲才剛繼任首領,從越嶲郡返回益州郡),加上安甸的相助,一時間根本無法統一意見。

李恢雖然面色如常,但心中還是焦慮,在帳外不由地開始踱步。

一個時辰後,帳中部落首領氣哄哄地蜂擁而出,不歡而散。支援李恢的部落首領,出來後與李恢交談,言‘明天眾人對此事再商議。’

李恢對此則面露笑容,拱手相謝,交談甚歡,歡送眾人——

一是公孫述據蜀時,牂牁郡“大姓龍、傅、尹、董氏,與郡功曹謝暹保境為漢,乃遣使從番禺江奉貢。光武嘉之,並加褒賞。”

二是公孫述據蜀時,廣漢人文齊為益州郡太守,據險固守,不服公孫述。公孫述拘其妻子,許以封侯,文齊仍不降。光武帝平蜀後,徵文齊為鎮遠將軍,封成義侯。此後,此二人榜樣的事蹟在南中地區廣泛流傳了一百多年,可以說是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