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似乎感受到大家驚訝的眼神,無奈的嘆氣,隨後又看了看董允。

雖然董允任太子舍人,卻是負責警衛工作,畢竟瞭解點軍事。

董允感受到劉禪的目光,不動聲色道:“殿下此言有理,但是兵家大事,您既沒前往夷陵,陛下發回成都的戰報,您讀的也少。我建議您再深入瞭解,再去評論,畢竟您在宣傳失敗的言論,對於國內不是一個好的訊息,您畢竟是太子。雖然我認可您的說法,但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霍弋在旁邊想替劉禪爭辯。

劉禪揮手阻止了,默然一會:“我年紀小,考慮事情不夠周到,謝董卿的勸告。

我現在聽完您的建議,我想前往夷陵,深入瞭解戰事,但是丞相擔心我,不讓我前往,董卿、費卿,兩位有辦法嗎?”

隨後劉禪把目光轉向費禕,劉禪深知董允的性格。

歷史上蜀漢皇帝劉禪對董允是畏之如虎。有一次,劉禪想充實後宮,增加嬪妃的數量。結果一經提出便遭到董允的拒絕。董允認為,按照古制,皇帝的嬪妃人數不得超過十二人,而目前後宮女官已經齊備,不應增加,便堅決不辦。劉禪對此毫無辦法,只好老老實實聽從董允的意見,再也不敢提及此事。

董允性格剛正不阿,難以用權勢壓他。

因此劉禪把希望寄託在費禕上,希望費禕能夠想辦法說服諸葛亮能夠讓自己前往夷陵。

費禕歷史上,能言善辯,為人處世極佳,楊儀和魏延的矛盾基本是他調解,而且費禕在格局上強於董允。

董允可為御史中丞,費禕可為丞相。

費禕笑了笑:“殿下,可知文帝親嘗湯藥,曾子齧指痛心否?”

霍弋似乎明白什麼看向劉禪,劉禪馬鞭指向費禕哈哈大笑

“費卿,乃吾張良耳!”

劉禪知道這兩個典故。

文帝親嘗湯藥:文帝親生母薄太后經常生病,三年之中,文帝夜裡睡不安穩,常常和衣而睡,母親所服的湯藥如果沒有親自試喝,不讓母親服用。

曾子齧指痛心:曾子曾經到山中砍柴,家裡有客人到訪。母親手足無措,等了很久曾子還不回來,於是咬其手指。曾子忽然覺的心痛,揹著柴火回家,跪問其母親是不是有什麼事發生。母親說:“家裡有客人突然到訪,我咬自己手指期盼你能感應到。”

董允無奈瞪了眼費禕,拱手作揖道:“請太子,帶上臣。並請江州都督趙將軍護衛。”

劉禪回禮:“當然,卿乃吾之強項令董宣啊!趙老將軍,兩救於我,對吾乃是叔父。”

劉禪說完哈哈大笑,揮動馬鞭趕快前往射山。

射山山下

“著”劉禪隨著胯下駿馬起伏,把箭“遊”出去。

“彩,太子,好射術!”

劉禪不受影響,繼續持弓捏箭瞄準,約100米的稻草人,屏住呼吸,射中假人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