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吃到甜頭,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當天就連續清掃數座石窟,觀想佛陀法相。

坐鹿羅漢端坐神鹿之上,若有所思泰然自若、清高自賞。

歡喜羅漢,亦稱迦諾迦代蹉尊者,妖魔除盡、玉宇澄清,揚手歡慶、心花怒放。

這些佛像有大有小,觀想歸位之後,對元神的提升也多有不同。

首先,佛教是沒有等級之分,佛法中提倡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只要放下一切執念,就有成就佛果的機會。但是根據修行高低的不同,佛教也出現了上下之分。

佛教中修行到最高境界,就能成就佛位。

那麼究竟有多少尊佛位?

理論上,佛教認為佛是無限的,因為人人皆可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但徐福在實際觀想不同修為的佛陀法相時,卻存在十分明顯的元神收益差距。

佛教的神話典故中:佛門教主接引,準提佛母,二位教主拯救萬民於水火,建立佛教,從此天下有佛一稱。接引自立教主,封號為阿彌陀佛,準提為二教主,封號為佛母。

後來的小乘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也封號“阿彌陀佛”。

佛祖有多少個?

小乘大乘都有佛祖,小乘裡唯一的佛陀就是釋迦牟尼。

賢劫千佛,唯有世尊釋迦牟尼佛是圓滿佛。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皆謂世尊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

大乘裡可有無數個,存在於十方世界中。

燃燈古佛、阿彌陀佛、藥師如來琉璃光佛……等等,皆是古佛一檔。

我佛“如來”沒有小乘也沒有大乘,一心三觀,一念三千;十界互具,百界千如,三乘皆是一乘法。

這裡的“如來”不是具體指向某一人,是對佛的統稱,統指的是一類人。

佛之名號曰“如來”,乃是佛三身(法、報、化)之一的法身。

佛門修行中有一句很虛偽的話:“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就如前世西遊世界裡太白金星的那句“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一樣樣。

在西遊世界,觀音是七佛之祖,法號是正法明如來,唐僧的法號也是如來。

也不知是雕像不夠強,還是徐福現在的元神強度太弱,他無法完整的觀想出一尊“如來”、“古佛”的法相。每每觀想到一半,就自行崩潰了。

至於“教主”、“佛母”、“佛祖”的法相,就更別提了,根本不是隨意根據一尊雕像就可以觀想成功的。

他只能將觀想目標,放在佛祖果位之下是菩薩佛像上。

佛教的修行層次中,菩薩分為脅待菩薩和供養菩薩。

脅侍菩薩是修行層次最高的菩薩,其修行覺悟僅次於佛或等同於佛。

在沒有成佛前,常在佛的身邊,協助佛祖弘揚佛法,教化眾生。按照佛教的理論,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無數佛,一方佛土,就有一佛教化眾生。

而每一佛都有兩位或幾位脅侍菩薩。

因此,佛國世界裡的脅侍菩薩有多少,誰也說不清,誰也無法計算。

千佛崖中,存在為數不少的菩薩佛像。

如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地藏菩薩、鎮獄冥王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等等。

這些佛像不僅雕像尺寸十分巨大,打掃起來費時費力,且觀想更加消耗精神。

耗時長久,對精氣神的消耗都挺大。

一般五天到一週時間,才能完整的觀想出一尊菩薩法相。

觀想三千法相的任務,如果全部觀想菩薩法相,粗略一算,他足足需要花費數十年之久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