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藤飛鳥眸子亮晶晶的。

陸貝貝則朝顧辭伸出手。

顧辭:“?”

“幹嘛?”

“結構啊。”

陸貝貝現在已經完全不把自己當外人了,他臉不紅心不跳地道:“你不給我們結構,我們怎麼制仙術卡?”

原來控制一萬把飛劍的星卡叫仙術卡嗎?

齊藤飛鳥到現在才知道這次小課堂的主題。

趕緊記在小本本上!

顧辭最近忙著幫夏稚塑形,除了補充日常消耗,其他卡都沒怎麼制。

【血崩】和場地護盾的結構當然也沒扒。

不過沒關係。

現場扒就是了。

顧辭拿出一張新的白紙。

一邊思考,一邊動筆。

如果有一種能看到別人腦子裡在想什麼的黑科技,陸貝貝和齊藤飛鳥就會發現,【血崩】和場地護盾這兩張卡出現在了顧辭的腦海中。

沒有卡面圖案。

直接是密密麻麻的星符和星軌。

星符散發著湛藍色的亮光,微光在星軌上流動。

像是一塊世界上最頂級的機械錶,構造異常精密。

顧辭正在做的,就是將這些精密的“零件”一個個拆開。

抽絲剝繭,析毫剖釐。

三分鐘不到,兩張紛繁複雜的星卡,便各自被顧辭拆得只剩下了一個核心結構。

核心結構一開始是模糊的,只有邊緣部分比較清晰。

但隨著顧辭的思路,這個“清晰”一點一點往裡滲透著,模糊的結構很快變得脈絡分明起來。

這就是拆解【血崩】和場地護盾卡的全部過程。

顧辭真覺得不難。

兩張卡的核心結構你不認識,組成星卡其他部分的普通結構總該認識吧?

設核心結構為x,將其打包成一個未知的整體放在卡面上,並按照自己的想法,根據卡牌的效果設計出這張卡的完整圖紙,只需要確保其它結構符合星卡的基本原理,在x不出問題的情況下可以正常運轉就行。

這個時候,你依然不清楚x的具體構造。

只大概知道它的初始結構和可能用到的改造方式。

不要急,現在再把你腦補出來的其他結構拆掉,只剩一個x。

看起來好像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x還是x。

事實上並不是。

結構與結構之間需要用星軌來進行連線,設計其他結構的這個過程,就是為了確定星軌的位置。

換句話講,x現在不再是完全未知,它的外圍有了許多明確的星軌連線點。

而星軌連線點又需要特定的星符組合來進行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