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遠在平壤的劉義真知道訊息的時候,時間又是已經過去了三個月。

路程的遙遠讓資訊傳遞的格外緩慢,但同時也給了人充足的時間去接受和反思。

“朕該回去了。”

高句麗已定,東北大都是野人部落,唯一能對劉宋邊境產生威脅的倭國等到劉義隆未來帶兵前往倭國之時基本也能夠平定。

除了劉義隆、崔浩外,劉義真沒想到的是謝晦也想繼續留在這裡。

“不回去了?”

“不回去了。”

謝晦在平壤的這段日子,似乎過的格外輕鬆。

或許在這裡,他感受到了當年謝安遠離建康前往廣陵時的那片安寧。

對於劉義真下一步的計劃,對於劉宋王朝接下來的走向,謝晦似乎已經完全不願再關心了。

“也罷。”

謝晦要留下劉義真覺得有些可惜,但還是選擇了尊重其選擇。

“你國公的封地朕就幫你選在這邊了。”

“等回去後會有人來勘測輿圖,到時候你可優先選擇。”

“謝陛下。”

謝晦心中還是有些愧疚的。

他也知道了在長安發生的事情。

他知道劉義真在未來還有很重的負擔要扛在肩上。

這時候離去,其實便是抽去了部分支撐劉義真的力量,讓劉義真更加孤單的單打獨鬥。

劉義真讀懂了謝晦眼中的情緒,便將手放在謝晦肩上:“朕沒事的。”

“跟隨太祖皇帝和朕打了大半輩子,也該歇歇了。”

“剩下的路,朕自己也能走下去。”

安慰完謝晦,劉義真便帶著大軍從海路回到河北,之後又歷時數月後才抵達長安。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當日朕離開長安的時候,記得街道旁的柳樹不過手腕粗細,如今居然是已經有碗口這麼粗了。”

連風景都如此,何況是人?

回到皇宮後,劉義真沒有急著先召見百官,而是去見了孫太后請安。

之後,自然則是將各個妃子一一安撫。

幾年的時間雖然不至於讓劉義真與自己的女人之間產生隔閡,但是和自己的孩子卻不一定。

在孩童最先開始記事的時候,劉義真這個做父親的卻並不在他們身邊,這導致劉義真的孩子在見到劉義真時都有些生分。

尤其是長子劉安,已經從半大嬰兒長成能跑能跳的孩童。他在看到劉義真時早已不記得眼前之人在他年幼時經常抱著他玩耍,反而是有些畏懼似的躲在王皇后身後不願意出來。

“安兒!快叫父皇!”

劉安雖然對劉義真的影響有些陌生,但看得出王皇后對其的教育不錯,還是老老實實的在劉義真面前行了一禮,口稱父皇。

王皇后摸著劉安的腦袋,有些歉意,又有些侷促不安的看著劉義真。

事實上劉義真也並沒有生氣,相反,他眼中的歉意其實更濃。

“這些年委屈你了。”

劉義真上來也摸著劉安的頭,但眼神卻一直看著王皇后。

“王修應該都和你說了,你作為母親,捨得嗎?”

王皇后眼中含著光亮:“聽陛下的。”

“因為陛下,最厲害了!”